|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9页 |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2 民生银行经营现状与宏观流动性背景 | 第16-20页 |
| ·民生银行经营现状 | 第16页 |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18-20页 |
| 3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实证分析 | 第20-31页 |
| ·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选取 | 第20-21页 |
|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的指标分析 | 第21-29页 |
| ·流动性比例分析 | 第22-24页 |
| ·贷存款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分析 | 第24-26页 |
| ·拆出资金比例和拆入资金比例分析 | 第26-28页 |
| ·备付金比例分析 | 第28-29页 |
| ·指标分析小结 | 第29-31页 |
| ·金融危机前后流动性风险指标普遍出现明显波动 | 第30页 |
| ·重要经营年度部分流动性风险指标出现起伏 | 第30页 |
|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水平总体良好 | 第30-31页 |
| 4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的因果关系及灰度分析 | 第31-42页 |
| ·流动性风险指标的因果关系分析 | 第31-36页 |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 | 第31-32页 |
| ·因果关系检验的样本数据选取 | 第32页 |
|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6页 |
| ·流动性风险指标的灰度分析 | 第36-42页 |
| ·灰色关联度分析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 | 第36-38页 |
| ·灰度分析的样本数据选取 | 第38-39页 |
| ·灰度分析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9-42页 |
| 5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总结分析 | 第42-48页 |
|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 | 第42-44页 |
|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 | 第42-43页 |
|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有措施 | 第43-44页 |
| ·民生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 第44-46页 |
| ·贷存款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长期居高,大额支付风险凸显 | 第44-45页 |
| ·融资渠道扩展及金融产品创新加速,资金不确定因素增加 | 第45页 |
| ·流动性与安全性及盈利性之间的平衡面临严峻挑战 | 第45-46页 |
| ·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趋势预测 | 第46-48页 |
|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 第46页 |
| ·中小民营企业不稳定性上升将引发流动性风险 | 第46页 |
| ·汇率风险持续增加将造成外汇资产的流动性风险 | 第46-48页 |
| 6 改善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对策建议 | 第48-52页 |
| ·微观经营层面对策 | 第48-49页 |
| ·优化资产期限配置,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 | 第48页 |
| ·注重监控资产质量,科学调配贷存款比例 | 第48页 |
|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调控流动性比例 | 第48-49页 |
|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认真把握备付金比例 | 第49页 |
| ·完善多元融资渠道,有效管控拆借资金比例 | 第49页 |
| ·宏观监管层面建议 | 第49-52页 |
|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创建良好金融环境 | 第49-50页 |
|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助力稳定金融秩序 | 第50页 |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稳健银行风险管理 | 第50-51页 |
| ·推进准备金制改革,盘活金融市场流动性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