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9页 |
1 细菌的DNA复制研究进展 | 第11-23页 |
·细菌DNA复制原点 | 第11-12页 |
·细菌DNA复制关键蛋白 | 第12-19页 |
·细菌DNA复制原点识别蛋白(DnaA) | 第12-13页 |
·细菌DNA复制解螺旋酶(DnaB)及其装载 | 第13-15页 |
·细菌DNA复制的引发体(Primosome) | 第15-17页 |
·细菌的DNA聚合酶 | 第17-19页 |
·细菌DNA复制过程 | 第19-23页 |
·细菌DNA复制起始及其调控 | 第19-21页 |
·细菌DNA复制延伸与终止 | 第21-22页 |
·细菌的DNA复制修复 | 第22-23页 |
2 M.tuberculosis DNA复制研究 | 第23-26页 |
·M.tuberculosis DNA复制原点 | 第23-24页 |
·M.tuberculosis DNA复制相关蛋白 | 第24-25页 |
·M.tuberculosis DnaA(MtbDnaA) | 第24页 |
·M.tuberculosis DnaB(MtbDnaB) | 第24-25页 |
·M.tuberculosis DNA聚合酶DnaE2(MtbDnaE2) | 第25页 |
·M.tuberculosis的DNA复制调控及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3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 第26-28页 |
·蛋白质亲和纯化分析 | 第26-27页 |
·表面等离子(SPR)分析技术 | 第27页 |
·细菌双杂交分析技术 | 第27-28页 |
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目标 | 第28页 |
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41页 |
1 材料 | 第29-35页 |
·供试菌株 | 第29页 |
·酶、试剂和试剂盒 | 第29页 |
·供试抗生素 | 第29-30页 |
·引物及寡核苷酸 | 第30-31页 |
·供试质粒 | 第31-32页 |
·其余缓冲液、试剂 | 第32-34页 |
·培养基 | 第34-35页 |
2 方法 | 第35-41页 |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 | 第35页 |
·细菌双杂交实验 | 第35-36页 |
·双杂交筛选培养基的配制 | 第35页 |
·细菌双杂交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互作筛选 | 第36页 |
·融合蛋白的亲和纯化 | 第36-38页 |
·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转化 | 第36页 |
·诱导与预处理 | 第36-37页 |
·含有6His融合标签蛋白的亲和纯化 | 第37页 |
·含有GST融合标签的亲和纯化 | 第37-38页 |
·蛋白的透析 | 第38页 |
·Bradford测定蛋白质浓度 | 第38页 |
·大分子相互作用检测 | 第38-41页 |
·蛋白Pull-Down | 第38-39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 | 第39-40页 |
·SPR检测蛋白互作与核酸蛋白互作 | 第40页 |
·琼脂糖凝胶阻滞迁移分析(EMSA)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9页 |
1 细菌双杂交文库筛选及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 | 第41-42页 |
·MtbDnaB与MtbDnaE2基因的克隆 | 第41页 |
·筛选结果及分析 | 第41-42页 |
2 MtbDnaA与MtbDnaB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42-54页 |
·MtbDnaA与MtbDnaB的结构域分析及突变体设计 | 第42-44页 |
·相关基因克隆 | 第44-45页 |
·MtbDnaA与MtbDnaB的相互作用细菌双杂交验证 | 第45-46页 |
·MtbDnaA与MtbDnaB N末端突变体表达载体构建 | 第46-47页 |
·MtbDnaA与MtbDnaB N末端突变体体外蛋白互作 | 第47-48页 |
·MtbDnaB N末端突变体对MtbDnaA复制原点结合能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MtbDnaB N末端突变体对MtbDnaA的DnaA box结合的影响 | 第50-52页 |
·MtbDnaB N末端突变体对MtbDnaA多聚化能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3 MtbDnaN与MtbDnaE2的细菌双杂交研究 | 第54-59页 |
·MtbDnaE2的结构域分析及突变体的设计 | 第54-55页 |
·MtbDnaN与MtbDnaE2全长与突变体的克隆 | 第55-56页 |
·MtbDnaN与MtbDnaE2及突变体细菌双杂交结果 | 第56-57页 |
·互作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9-63页 |
1 总结 | 第59页 |
2.讨论 | 第59-61页 |
·MtbDnaA与MtbDnaB的互作研究 | 第59-60页 |
·细菌DnaA与DnaB互作研究 | 第59-60页 |
·MtbDnaA与MtbDnaB的互作研究及讨论 | 第60页 |
·MtbDnaN与MtbDnaE2互作研究 | 第60-61页 |
·细菌DnaA与DnaB互作研究 | 第60-61页 |
·MtbDnaE2与MtbDnaN的互作研究及讨论 | 第61页 |
3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