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述评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3页
绪论第13-26页
 (一) 施拉姆的基本情况简介第13-20页
  1.施拉姆的生平、著作和思想第13-18页
  2.国内有关施拉姆专著和文章的翻译情况第18-20页
 (二) 国内研究施拉姆的相关情况第20-26页
  1.国内研究施拉姆的专著和论文情况第20-25页
  2.国内研究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情况第25-26页
一、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综述第26-35页
 (一)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第26-29页
  1.民族主义第26-27页
  2.反传统第27页
  3.尚武精神第27-28页
  4.崇尚意志第28页
  5.天然的列宁主义第28-29页
 (二) 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基本特征第29-31页
  1.以多元的视角绘制整体图景第29-30页
  2.以历史背景与客观现实二重维度找寻深层来源第30页
  3.以"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双向线索展开历史意义第30-31页
 (三) 反思与评价第31-35页
  1.中国视角的利与弊第31-32页
  2.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优与劣第32-33页
  3.文本工作的是与非第33-35页
二、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第35-48页
 (一) 施拉姆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影响第35-38页
  1.儒家文化第35页
  2.佛教文化第35-36页
  3.近代的改良主义文化第36-37页
  4.杨昌济的新儒家文化第37-38页
 (二)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第38-40页
  1.语言风格和出处第38页
  2.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38-40页
  3.直接态度第40页
 (三) 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第40-43页
  1.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主义结合起来探讨第40-42页
  2.注重中国成分和马克思主义成分的归纳比照第42页
  3.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第42-43页
 (四) 反思与评价第43-48页
  1.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第44-45页
  2.西方人的"中国视角"第45页
  3.还原主义的认识方法第45-48页
三、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西方社会思潮第48-63页
 (一) 施拉姆论西方社会思潮对于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影响第48-52页
  1.无政府主义第48-49页
  2.民粹主义第49-50页
  3.实用主义第50-51页
  4.个人主义第51-52页
 (二) 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与西方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特征第52-54页
  1.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第52页
  2.民族主义的有意"安排"第52-53页
  3.作为西方社会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第53-54页
 (三) 反思与评价第54-63页
  1.承认西方社会思潮的历史作用和影响第56-57页
  2.分清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变化第57-59页
  3.注意毛泽东接受西方社会思潮的缘由和途径第59-60页
  4.揭示毛泽东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各个视角第60-63页
四、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第63-77页
 (一)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第63-65页
  1.毛泽东早期思想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联系第63-64页
  2.毛泽东早期思想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第64-65页
 (二)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第65-69页
  1."天然的列宁主义"第65-67页
  2."毛泽东并不仅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更是一个马列主义者"第67页
  3."中国性"与"列宁主义性"的结合第67-69页
 (三) 施拉姆眼中的毛泽东早期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第69-72页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69-70页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第70-71页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相结合第71-72页
 (四) 反思与评价第72-77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准备阶段"第73-74页
  2.比较研究法第74-75页
  3.失衡的"中国性"第75-77页
五、一个简短的结语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8页
后记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执政党选举制度创新:必要性、对策构想与路径
下一篇:日韩模式对我国职业足球运行构架的借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