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 、选题理由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四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0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网络舆情概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含义及特点 | 第11-18页 |
(一) 网络舆情的含义 | 第11-13页 |
(二) 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 | 第13-15页 |
(三) 网络舆情的本质 | 第15-16页 |
(四) 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 | 第18-20页 |
(一) 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19页 |
(二) 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途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 | 第20-29页 |
第一节 网络舆情影响日益突出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 | 第22-25页 |
第三节 网络舆情管理严重缺位 | 第25-27页 |
(一) 网络媒体政府管制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二) 网络技术手段方面的不足 | 第26页 |
(三) 网络行业和网络用户自律的局限性 | 第26-27页 |
(四) 网络立法方面的不足 | 第27页 |
第四节 网络舆情成因错综复杂 | 第27-29页 |
(一)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较多 | 第27-28页 |
(二) 网络的及时性、自由性以及隐匿性特点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 第29-31页 |
(一)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 第29-30页 |
(二)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 第30-31页 |
(三) 有利于营造优良舆论环境 | 第31页 |
第二节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 | 第31-34页 |
(一) 有利于促进民主监督有序进行 | 第31-32页 |
(二) 有利于推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 第32-33页 |
(三) 有利于保证政府良策贯彻落实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 | 第34-38页 |
(一)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应有之义 | 第34-35页 |
(二) 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的必然选择 | 第35-36页 |
(三) 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功能的重要路径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探讨 | 第38-50页 |
第一节 完善网络管理体系,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引导网络舆情 | 第38-42页 |
(一)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 第38-39页 |
(二) 加快网络法治建设的进程 | 第39-41页 |
(三) 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提高化解舆情危机的能力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用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网络舆情 | 第42-48页 |
(一) 加快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充分发挥主流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 第42-44页 |
(二) 注重培育积极正面的网络“意见领袖” | 第44-46页 |
(三) 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引导网络舆情 | 第48-50页 |
(一) 构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工程,实现网上网下的结合 | 第48-49页 |
(二) 提高网络思想工作水平,建设网络思想工作队伍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