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三、 研究重点、难点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3-14页 |
(二) 研究重的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4页 |
2、历史分析法 | 第14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4-15页 |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意义 | 第16-26页 |
一、 我国市管县体制的由来与历史合理性 | 第16-18页 |
(一) 我国市管县体制的由来 | 第16-17页 |
(二) 市管县体制产生的历史意义 | 第17-18页 |
1、强化了城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矛盾 | 第17页 |
2、有利于强化对基层政府的管理,增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管 | 第17-18页 |
3、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社会生活水平 | 第18页 |
4、推动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 第18页 |
二、 现行市管县体制的弊端 | 第18-21页 |
(一) 法律依据的缺失 | 第18-19页 |
(二) 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 第19页 |
(三) 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 | 第19-20页 |
(四) 提高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率 | 第20页 |
(五) 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 | 第20-21页 |
(六) 违背国际城乡分治的治理惯例 | 第21页 |
三、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意义 | 第21-26页 |
(一) 有利于解决县级财政困境,发展县域经济 | 第21-22页 |
(二)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城镇战略 | 第22-23页 |
(三) 有利于城乡分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 第23-24页 |
(四) 有利于省级政府科学、系统的规划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24页 |
(五) 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 | 第24-25页 |
(六) 有利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践探索 | 第26-41页 |
一、 浙江模式 | 第26-33页 |
(一)浙江省直管县改革的大致历程及主要措施 | 第26-28页 |
(二) 改革的特点与经验 | 第28-31页 |
1、改革的特点 | 第28页 |
2、改革的经验 | 第28-31页 |
(三) 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 第31-33页 |
1、取得的成就 | 第31-32页 |
2、存在的不足 | 第32-33页 |
二、 海南模式 | 第33-39页 |
(一)改革的大致历程及主要措施 | 第33-36页 |
1、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大致历程 | 第33-34页 |
2、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34-36页 |
(二) 改革的特点与经验 | 第36-37页 |
1、改革的特点 | 第36页 |
2、改革的经验 | 第36-37页 |
(三) 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 第37-39页 |
1、取得的成就 | 第37-38页 |
2、存在问题 | 第38-39页 |
三、浙江模式与海南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39-41页 |
(一) 浙江模式 | 第39-40页 |
(二) 海南模式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41-49页 |
一、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一) 体制自身缺陷产生的问题 | 第41-43页 |
1、省级政府管理幅度过大、半径过长 | 第41页 |
2、省级政府管理能力和县级政府的承接能力均面临巨大考验 | 第41-42页 |
3、既得利益主体的阻扰 | 第42页 |
4、相关配套改革不同步、不到位 | 第42-43页 |
(二) 体制改革衍生的问题 | 第43-45页 |
1、中心市对扩权县支持力度减弱 | 第43页 |
2、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 第43-44页 |
3、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44页 |
4、省县两级政府行政成本加大,政府监管问题突出 | 第44-45页 |
二、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45-49页 |
(一) 体制自身缺陷产生的问题的对策 | 第45-47页 |
1、科学调整省级政府的管理幅度 | 第45页 |
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权范围,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 第45-46页 |
3、协调利益关系, 加强府际合作 | 第46-47页 |
4、完善相关法律等配套改革及措施 | 第47页 |
(二) 体制改革衍生的问题的对策 | 第47-49页 |
1、做好地级市的工作,继续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 第47-48页 |
2、继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 | 第48页 |
3、强化省级政府监督管理能力 | 第48页 |
4、在思想上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原则与路径选择 | 第49-56页 |
一、 省直管县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49-51页 |
(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 | 第49页 |
(二)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 第49-50页 |
(三) 渐进式、持续性的原则 | 第50页 |
(四) 配套改革同时推进的原则 | 第50-51页 |
二、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51-56页 |
(一) 我国中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 | 第51-52页 |
1、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 | 第51-52页 |
2、改革路径 | 第52页 |
(二) 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52-53页 |
1、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特点 | 第52-53页 |
2、改革路径 | 第53页 |
(三)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53-56页 |
1、民族自治地区省份的特点 | 第53-54页 |
2、改革路径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