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对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9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1页
     ·现实意义第11页
   ·理论依据第11-15页
     ·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第11-12页
     ·默顿的中层理论第12-13页
     ·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第13-15页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第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概况第19-26页
   ·互联网的概念界定第19页
   ·互联网的起源第19-20页
     ·互联网的理念起源第19-20页
     ·互联网的物理起源第20页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第20-22页
     ·我国网民的整体现状第21页
     ·我国网民的具体结构特征第21-22页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特点第23-26页
     ·由政府主导的赶超型发展过程第23-24页
     ·由人口结构决定的畸形发展水平第24页
     ·由社会结构导致的不平衡发展现状第24-26页
第三章 促进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条件第26-32页
   ·对互联网的正功能分析第26-28页
     ·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功能第26-27页
     ·互联网的交流沟通功能第27页
     ·互联网的休闲娱乐功能第27页
     ·互联网的商务交易功能第27-28页
     ·互联网的个人意愿表达功能第28页
   ·对互联网的负功能分析第28-32页
     ·网络安全问题第28-29页
     ·网络犯罪问题第29-30页
     ·网络成瘾问题第30-32页
第四章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第32-41页
   ·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显功能分析第32-35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第32-33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政治的影响第33-34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文化的影响第34-35页
   ·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潜功能分析第35-41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污染”现象第35-36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加剧了“数字鸿沟”现象第36-37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扩大了“文化反哺”效应第37-38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第38-39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助推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39-41页
第五章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个人简介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开发策略的研究--以中科院移动互联网科普为例
下一篇: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初探--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