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本解读法 | 第15页 |
(二) 文献阅读法 | 第15-16页 |
(三)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方法 | 第16页 |
三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一) 城乡融合 | 第16-17页 |
(二) 和谐的城乡关系 | 第17-19页 |
第1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 | 第19-28页 |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城乡融合理论的时代背景 | 第19-20页 |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0-28页 |
·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趋势 | 第20-21页 |
·城乡分离及城乡对立的根源与消极影响 | 第21-23页 |
·城乡融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3-28页 |
第2章 我国城乡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及其原因 | 第28-39页 |
·当前我国城乡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 第28-35页 |
·城市和农村的区位关系不和谐 | 第28-29页 |
·工业和农业的产业关系不和谐 | 第29-30页 |
·城市市民和乡村村民居民关系不和谐 | 第30-33页 |
·城市和乡村衍生关系不和谐 | 第33-35页 |
·我国城乡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自然原因 | 第35页 |
·历史原因 | 第35-36页 |
·思想认识原因 | 第36-37页 |
·农民自身的原因 | 第37页 |
·资金投入不足 | 第37-39页 |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指导意义 | 第39-46页 |
·构建我国和谐城乡关系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 | 第39页 |
·中国当前的城乡关系现状要求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 | 第39-41页 |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指导意义 | 第41-46页 |
·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城乡关系 | 第41页 |
·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 第41-42页 |
·实现工农业结合,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 | 第42-43页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基础面貌协调发展 | 第43-44页 |
·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城乡就业统一协调 | 第44页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 第44-45页 |
·重点培育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