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15-21页 |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 第15-16页 |
·银行借贷艰难 | 第15-16页 |
·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 | 第16页 |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现状 | 第16-18页 |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定义 | 第16页 |
·集合债券的基本发行条件 | 第16-17页 |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情况 | 第17-18页 |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现阶段特点 | 第18页 |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优势与缺陷 | 第18-20页 |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的优势 | 第18页 |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与银行贷款相比的优势 | 第18-19页 |
·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困难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A 再担保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 | 第21-35页 |
·A 再担保公司概况 | 第21-23页 |
·我国再担保公司的概况 | 第21-22页 |
·A 再担保公司概况 | 第22-23页 |
·A 再担保公司主要业务品种 | 第23-26页 |
·增信再担保 | 第23-24页 |
·分险再担保 | 第24页 |
·共同再担保 | 第24-26页 |
·技援再担保 | 第26页 |
·A 再担保公司第三方担保业务增信原理分析 | 第26-29页 |
·增信主要方式 | 第26-27页 |
·第三方担保增信原理分析 | 第27-29页 |
·再担保公司业务在集合债券中的作用机制 | 第29页 |
·A 再担保公司在集合债券领域的发展环境优势分析 | 第29-30页 |
·客户环境优势 | 第29-30页 |
·政策环境优势 | 第30页 |
·A 再担保公司在集合债券领域的资产质量优势分析 | 第30-32页 |
·A 再担保公司在集合债券领域的信用评级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A 再担保公司在集合债券领域的产品创新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A 再担保公司针对集合债券的现有产品组合 | 第35-41页 |
·2010 年 C 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再担保产品组合-连带责任再担保 | 第35-37页 |
·2010 年某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担保机构暨担保人基本情况 | 第36页 |
·再担保机构暨再担保人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再担保产品组合-连带责任再担保 | 第37页 |
·2010 年 D 省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再担保产品组合-分险再担保 | 第37-40页 |
·某省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担保机构暨担保人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再担保机构暨再担保人基本情况 | 第39页 |
·再担保产品组合-分险再担保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A 再担保公司针对未来集合债券市场产品创新 | 第41-53页 |
·韩国(P-CBO)运营模式介绍 | 第41-44页 |
·P-CBO 模式产生背景 | 第41页 |
·P-CBO 模式基本交易模式 | 第41-44页 |
·P-CBO 的增信机理 | 第44-47页 |
·该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 第47-48页 |
·以 A 再担保公司为主体的(P-CBO)产品创新 | 第48-51页 |
·倡导适合中国的 P-CBO 模式 | 第48页 |
·以再担保公司为主体的 P-CBO 运营模式 | 第48-51页 |
·A 公司针对 P-CBO 模式的产品设计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