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前言 | 第10-28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10-13页 |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 第10-11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公约》 | 第11-12页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第12-13页 |
·作物种质资源 | 第13-18页 |
·作物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作物种质资源的分类 | 第14-15页 |
·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 第15-18页 |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 第18-22页 |
·国外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 | 第18-19页 |
·我国对于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第19-20页 |
·山东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现状 | 第20-22页 |
·作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 | 第22-27页 |
·传统价值理论 | 第22-23页 |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 | 第23-24页 |
·作物种质资源经济价值分类分类 | 第24-25页 |
·作物种质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 | 第25-2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页 |
·野生大豆简介 | 第28-30页 |
·野生大豆的分类学地位 | 第28-29页 |
·野生大豆的植物学特征 | 第29-30页 |
·野生大豆的主要分布区域 | 第30页 |
·野生大豆的优良性状 | 第30-32页 |
·野生大豆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 第31页 |
·野生大豆具有优良的繁殖特性 | 第31页 |
·野生大豆具有很强的抗逆性 | 第31-32页 |
·野生大豆的利用 | 第32-37页 |
·野生大豆的直接利用 | 第32-34页 |
·野生大豆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2 野生大豆的经济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38-46页 |
引言 | 第38页 |
·野生大豆经济价值评估依据 | 第38-39页 |
·野生大豆经济价值评估指标 | 第39-45页 |
·直接使用价值 | 第39页 |
·间接使用价值 | 第39-43页 |
·存在价值 | 第43-44页 |
·潜在价值 | 第44-45页 |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体系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实例 | 第46-53页 |
引言 | 第46页 |
·评估对象 | 第46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结果 | 第46-50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的直接使用价值 | 第46-47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的间接使用价值 | 第47-50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直接使用价值 | 第50-51页 |
·间接使用价值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野生大豆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53-61页 |
引言 | 第53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简介 | 第53-55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分布 | 第53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的主要类型 | 第53-54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的特色种质 | 第54-55页 |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 | 第55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 第55-57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搜集与保存 | 第55-56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 | 第56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56-57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57-58页 |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 第57-58页 |
·野生大豆资源研发水平偏低 | 第58页 |
·山东省野生大豆保护及可续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的对策建议 | 第58-60页 |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 | 第58页 |
·扩大野生资源保护区 | 第58-59页 |
·加强迁徙地保护 | 第59页 |
·加强国内国际合作 | 第59页 |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 第59页 |
·加大野生大豆保护资金投入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61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