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20世纪40年代丽江工业合作运动研究--以顾彼得创办丽江工业合作社为中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 全国“工合”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 云南及丽江“工合”的研究状况第13-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 学术构想与思路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一) 合作社第15-16页
  (二) 生产合作社第16页
  (三) 工业合作社第16-17页
第一章 抗战时期中国及云南“工合”运动概括第17-29页
 一、 中国“工合”运动的产生背景第17-18页
 二、 中国“工合”运动的兴衰历程第18-22页
 三.云南“工合”运动的兴起发展第22-29页
  (一) 云南“工合”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第22-23页
  (二) 云南各地的“工合”组织第23-29页
第二章 顾彼得在丽江创办工业合作社的实践及特点第29-44页
 一、 工业合作社成立前的丽江社会第29-33页
 二、 顾彼得在丽江创办合作社简介第33-39页
  (一) 顾彼得简介第33-34页
  (二) 丽江工业合作社简介第34-39页
   1、纺织合作社第35-36页
   2、皮革合作社第36-37页
   3、铁矿合作社第37-38页
   4、造纸合作社第38-39页
 三、 丽江工业合作社的特点第39-44页
  (一)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妇女进行生产及管理第39-41页
  (二) 利用剩余劳力创办穷人合作社第41-42页
  (三) 产品主要满足当地人民生活消费第42-44页
第三章 丽江“工合”运动成功原因探析第44-56页
 一、 合作社成功原因探析第44-56页
  (一) 优越的地理环境第44-46页
  (二) 良好的手工业基础第46-47页
  (三) 顾彼得个人的人脉关系第47-49页
  (四) 团结互助的纳西精神第49-52页
  (五)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第52-54页
  (六) 合作金库的贷款支持第54-56页
第四章 丽江“工合”对丽江社会的影响第56-63页
 一、 传播了工业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第57-58页
 二、 奠定了丽江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基础第58-61页
 三、 创办“工合”医疗,推动丽江医疗的发展第61-63页
结语第63-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附录第72-99页
 附录 A 访谈录音整理第72-88页
 附录 B “工合”相关表格第88-94页
 附录 C 相关图片第94-99页
后记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时期淮北地区庙会研究
下一篇:墨江哈尼族社区基督教社会影响研究--以墨江县龙坝乡啊拉坝村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