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蚕丝脱胶与丝胶回收 | 第15-21页 |
·脱胶方法 | 第15-18页 |
·碳酸钠溶液脱胶 | 第16-17页 |
·高温高压水脱胶 | 第17页 |
·尿素溶液脱胶 | 第17页 |
·酶法脱胶 | 第17页 |
·酸碱水脱胶 | 第17-18页 |
·丝胶的分离和纯化 | 第18页 |
·丝胶层其它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18-19页 |
·丝胶的功能 | 第19-21页 |
·缫丝方法 | 第21-22页 |
·工业煮茧和缫丝技术 | 第21-22页 |
·实验室缫丝技术 | 第22页 |
·丝胶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 | 第22-27页 |
·抑菌及其消化功能 | 第22页 |
·抑制紫外线辐射 | 第22-23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23页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第23-24页 |
·降血糖作用 | 第24页 |
·促有丝分裂作用 | 第24页 |
·促进脯乳动物细胞培养与增殖 | 第24-25页 |
·促进无血清培养基中昆虫细胞和动物胰岛细胞成活 | 第25页 |
·抗癌作用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40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7-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30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30-40页 |
·强碱性电解水的制备与原理 | 第30-32页 |
·强碱性电解水制备原理与装置 | 第30-32页 |
·强碱性电解水存放稳定性测试 | 第32页 |
·ICP 水质测定方法 | 第32页 |
·蚕丝脱胶/精练方法 | 第32-34页 |
·高温高压水脱胶法 | 第32页 |
·碳酸钠水溶液脱胶法 | 第32-33页 |
·中性皂液脱胶法 | 第33页 |
·强碱性电解水脱胶法 | 第33-34页 |
·缫丝方法 | 第34-35页 |
·传统一粒缫丝方法 | 第34-35页 |
·强碱性电解水缫丝方法 | 第35页 |
·丝质形貌观察与特性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丝纤维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 第35-36页 |
·丝素纤维 DSC 测定方法 | 第36页 |
·丝素纤维机械性能测定方法 | 第36页 |
·茧层活性物质分离、检测与活性测定方法 | 第36-40页 |
·大孔树脂分离方法 | 第36-3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优化分析 | 第38页 |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上 E50 活性组分的分离与制备方法 | 第38页 |
·质谱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DPPH 清除能力测定方法 | 第39页 |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测定方法 | 第39页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70页 |
·强碱性电解水的特性 | 第40-43页 |
·强碱性电解水的稳定性 | 第40-42页 |
·强碱性电解水的离子种类与含量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强碱性电解水对蚕丝脱胶的影响 | 第43-47页 |
·强碱性电解水 pH 值对蚕丝脱胶率的影响 | 第43页 |
·强碱性电解水脱胶剂的最佳脱胶时间 | 第43-45页 |
·强碱性电解脱胶剂脱胶浴比的确定 | 第45页 |
·强碱性电解脱胶剂对不同品种茧壳脱胶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以强碱性电解水为蚕茧膨润剂的缫丝技术与方法 | 第47-50页 |
·蚕茧膨润温度对缫丝的影响 | 第47-48页 |
·蚕茧膨润时间对缫丝的影响 | 第48-49页 |
·强碱性电解水中蚕茧膨润的 pH 值对缫丝的影响 | 第49页 |
·传统缫丝方法与强碱性电解水缫丝方法的比较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强碱性电解水对丝素纤维机械特性的影响 | 第50-56页 |
·丝素纤维表面的电镜观察 | 第50-51页 |
·丝素纤维的热性能 | 第51-52页 |
·强碱性电解水对丝素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茧层醇溶活性物质的回收与分离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 第56-70页 |
·茧层醇溶物的反相 HPLC-DAD 分析 | 第56-57页 |
·茧层醇溶物 E50 部分在半制备 HPLC 色谱柱上的分离与制备 | 第57-59页 |
·单峰组分质谱分析与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59-67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 | 第67页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第67-68页 |
·体外 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录一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 第80-81页 |
附录二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及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