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器乐理论与演奏法论文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与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 国内外研究回溯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与步骤第12-14页
第一章 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概貌第14-82页
 第一节 气鸣乐器第14-54页
  一、 边棱类第14-33页
   (一) 管口进气第15-20页
   (二) 缺口进气第20-22页
   (三) 哨嘴进气第22-30页
   (四) 吹孔进气第30-33页
  二、 簧振类第33-54页
   (一) 拍簧第33-45页
   (二) 自由簧第45-54页
 第二节 体鸣乐器第54-66页
  一、 击奏类第54-63页
   (一) 敲击第54-59页
   (二) 互击第59-60页
   (三) 落击第60-62页
   (四) 混合击第62-63页
  二、 摇奏类第63-65页
   (一) 竹质管体互碰第63-64页
   (二) 金属体自碰与竹质主体互碰第64-65页
  三、 综合奏类第65-66页
 第三节 弦鸣乐器第66-82页
  一、 拨弦类第66-74页
   (一) 借用工具拨弦第67-70页
   (二) 指拨第70-74页
  二、 擦弦类第74-79页
  三、 击弦类第79-82页
第二章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图录及其与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之比较第82-131页
 第一节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图录第82-117页
  一、 气鸣乐器第82-108页
   (一) 边棱类第82-94页
   (二) 簧振类第94-107页
   (三) 唇振类第107页
   (四) 嗓振类第107-108页
  二、 体鸣乐器第108-110页
   (一) 击奏类第108-110页
   (二) 摇奏类第110页
   (三) 综合奏类第110页
  三、 弦鸣乐器第110-116页
   (一) 拨弦类第110-111页
   (二) 擦弦类第111-116页
   (三) 击弦类第116页
  四、 膜鸣乐器第116-117页
 第二节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竹制乐器与越南各民族竹制乐器之比较第117-131页
  一、 硬件比较第117-124页
  二、 软件比较第124-131页
   (一) 基本音列第124-127页
   (二) 音响特征第127-129页
   (三) 习用功能第129-131页
第三章 两地竹制乐器异同成因解析第131-144页
 第一节 生态环境因素第131-135页
  一、 生态环境之共性第131-133页
   (一) 山水相连的地域空间第131-132页
   (二)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第132-133页
   (三) 稻作为主的物质生活第133页
  二、 生态环境之差异第133-135页
   (一) 水文迥异的海陆生态第133-134页
   (二) 温差不同的季风气候第134页
   (三) 稻渔分明的物质劳作第134-135页
 第二节 传统文化因素第135-138页
  一、 传统文化之共性第135-137页
   (一) 文化习俗同根同源第135页
   (二) 宗教信仰“儒道佛”第135-137页
  二、 传统文化之差异第137-138页
   (一) 文化习俗各具本土特色第137页
   (二) 略有差异的宗教信仰第137-138页
 第三节 民族渊源因素第138-144页
  一、 民族渊源之共性第138-141页
   (一) 中国壮傣语支各民族与越南岱泰语各民族同源第139-140页
   (二) 中国苗瑶语各民族与越南苗瑶语各民族同源第140-141页
   (三) 中国京族与越南京族同源第141页
  二、 民族渊源之差异第141-144页
   (一) 同源不同流的民族发展第141-142页
   (二) 源流均不同的民族特性第142-144页
结语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9页
附录一:两地苗族芦笙曲谱第149-156页
附录二:演奏者简介第156-157页
附录三:越南田野工作组图第157-165页
附录四:中国田野工作组图第165-1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第167-169页
后记第169-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钼对柱花草及其共生性状的影响
下一篇: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