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学术史回顾 | 第8-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三、写作思路 | 第12-14页 |
四、中国内地会在各省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游历布道:中国内地会在湖南的发展(1875~1926) | 第16-34页 |
一、第一阶段:游历布道(1875~1900) | 第16-28页 |
二、第二阶段:繁荣时期(1901~1926) | 第28-34页 |
第二章 葛荫华与逐家布道团 | 第34-45页 |
一、二十世纪初葛荫华在长沙的布道 | 第34-38页 |
二、湖南逐家布道团 | 第38-42页 |
三、湖南圣经学院 | 第42-45页 |
第三章 辰州教案 | 第45-58页 |
一、整体环境 | 第45-47页 |
二、教案背景 | 第47-48页 |
三、教案经过 | 第48-50页 |
四、中英交涉 | 第50-54页 |
五、中国内地会的态度 | 第54-56页 |
六、余波 | 第56-58页 |
第四章 中国内地会与湖南地方社会的互动 | 第58-73页 |
一、反教源头 | 第58-63页 |
二、政治环境 | 第63-65页 |
三、反教主体 | 第65-68页 |
四、中国内地会在湖南传教的成效 | 第68-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