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建设中政治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的价值 | 第13-14页 |
·理论价值 | 第13-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本章小节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中的政治协调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相邻行政区及其交界地带的概述 | 第18页 |
·相邻行政区及其交界地带的界定 | 第18页 |
·官员激励制度 | 第18页 |
·政治协调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18-20页 |
·合作治理理论 | 第19页 |
·政治协调,行政协调和政府协调理论 | 第19-20页 |
·政府在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政治协调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三种情景的政治协调及其应用研究 | 第22-29页 |
·政府在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三种不同相邻情景的政治协调 | 第22-25页 |
·强弱相邻地区的政治协调情景 | 第22-24页 |
·弱弱相邻地区的政治协调情景 | 第24页 |
·强强相邻地区的政治协调情景 | 第24-25页 |
·强弱相邻情景—对泛珠三角地带的应用 | 第25-26页 |
·弱弱相邻情景—对关中—天水地带的应用 | 第26页 |
·强强相邻情景—对长三角地带及成德绵区域的应用 | 第26-28页 |
·对长三角地带的应用 | 第26-27页 |
·对成德绵区域的应用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政府在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的政治协调中遇到的问题 | 第29-36页 |
·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政府信息不对称 | 第29页 |
·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 | 第29-30页 |
·政治协调意愿问题 | 第30-32页 |
·弱弱相邻地区政治协调意愿较弱 | 第31-32页 |
·强强相邻地区政治协调意愿较弱 | 第32页 |
·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问题 | 第32-34页 |
·晋升激励不足 | 第33页 |
·晋升激励偏离 | 第33页 |
·晋升激励不公平 | 第33-34页 |
·民众缺乏参与和监督不足 | 第34-35页 |
·法制制度建设的缺乏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建设中政治协调的途径 | 第36-48页 |
·完善政治协调形式 | 第36-37页 |
·建立和完善沟通制度 | 第37-38页 |
·完善政治协调激励机制 | 第38-42页 |
·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和官员晋升锦标制度 | 第38-39页 |
·通过利益分享与利益补偿制度进行创新绩效诱导 | 第39-40页 |
·通过激励方式下的政治协调机制 | 第40-42页 |
·政治层面上的弱弱与强强相邻区域一体化 | 第42-43页 |
·提升弱弱相邻地区政治协调的途径 | 第43-45页 |
·加强各自地区的自主权 | 第43页 |
·弱势地区要推动协调合作 | 第43-44页 |
·防止恶性竞争 | 第44-45页 |
·提升强强相邻地区政治协调的途径 | 第45-47页 |
·降低合作风险 | 第45页 |
·加强强强相邻地区官员的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提高强强相邻地区的利益分配比例和跨区域协作 | 第46-47页 |
·进一步促进强弱相邻地区政治协调的途径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