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绪论第17-24页
 一 选题依据第17-23页
  (一)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直接的体现第17-18页
  (二)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第18-19页
  (三)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效果的疑问第19-20页
  (四)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的必要性第20-23页
 二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的目的第23-24页
1 文献综述第24-44页
   ·关于课程与体育课程定义的研究第24-31页
     ·关于课程定义的研究第24-28页
     ·关于体育课程定义的研究第28-30页
     ·结构与课程结构第30-31页
     ·体系与课程体系第31页
   ·国外关于课程理论的研究第31-37页
     ·国外课程理论研究的历程第31-35页
     ·国外关于体育课程的研究第35-37页
   ·国内体育课程研究现状分析第37-44页
     ·体育课程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第37页
     ·体育课程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分析第37-43页
     ·关于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第43-44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4-50页
   ·研究对象第44页
   ·研究方法第44-50页
     ·文献法第44页
     ·调查法第44-48页
     ·数理统计法第48-49页
     ·分析法第49-50页
3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第50-69页
   ·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哲学基础第50-52页
     ·哲学在课程研究中的作用第50-51页
     ·哲学基础在课程研究中的运用第51-52页
     ·哲学基础在体育课程研究中的运用第52页
   ·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心理学基础第52-56页
     ·心理学在课程研究中的作用第53-54页
     ·心理学基础在课程研究中的运用第54页
     ·心理学基础在体育课程研究中的运用第54-56页
   ·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社会学基础第56-58页
     ·社会学在课程研究中的作用第56-57页
     ·社会学基础在课程研究中的运用第57-58页
     ·社会学基础在体育课程研究的运用第58页
   ·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体育科学基础第58-61页
     ·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第58-60页
     ·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第60-61页
   ·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课程论基础第61-66页
     ·古希腊“三杰”的课程理论中的体育课程第61-62页
     ·人文主义者的课程理论中的体育课程第62-63页
     ·卢梭和裴斯泰洛齐课程理论中的体育课程第63-65页
     ·杜威的课程论思想中隐含着体育课程的元素第65-66页
   ·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的系统论基础第66-68页
     ·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第66-67页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层级结构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4 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第69-77页
   ·体育运动是身体认知性知识第69页
   ·学校体育课程是具有“技能性”的综合性课程第69-74页
     ·学校体育课程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第70-71页
     ·学校体育课程符合学科课程的特点第71-72页
     ·学校体育课程符合综合性课程的特点第72-73页
     ·学校体育课程属于“技能类”课程第73页
     ·学校体育课程符合“学术性课程”的特点第73-74页
   ·学校体育课程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第74-76页
     ·学校体育课程是身体认知课程,具有“技艺性”和“自然性”特点第74-75页
     ·学校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具有“情意性”和“人文性”特点第75-76页
     ·学校体育课程具有学科特殊性第76页
   ·小结第76-77页
5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的核心第77-119页
   ·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认知第77-84页
     ·对“课程目标”含义的多样性理解第77-79页
     ·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第79页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具有多功能性第79-81页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来源具有多向性第81-84页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第84-88页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类型第84-85页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阐释第85-86页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要求第86-88页
   ·建国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演进与发展第88-113页
     ·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演变具有时代特色第88-94页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发展第94-106页
     ·现行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分析第106-113页
   ·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想第113-117页
     ·学校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知识第114-116页
     ·学校体育课程首要目标的构成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119页
     ·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发展的总结第117-118页
     ·对学校体育课程首要目标建议第118-119页
6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的基础第119-166页
   ·对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阐释第119-130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含义第119-120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的直观体现第120-121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性质与特点第121-124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影响因素第124-125页
     ·选择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第125-130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演变与发展第130-141页
     ·体育课程内容的形式发展为体育基础理论与体育技术技能并存第130页
     ·体育课程内容的性质从单一的“必修”走向“必修与选修”结合第130-132页
     ·体育课程内容类别呈增加趋势第132-133页
     ·体育课程具体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第133-141页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现状与需求分析第141-153页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第141-149页
     ·体育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倾向第149-152页
     ·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需求分析第152-153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存在问题第153-155页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构成第155-160页
     ·体育课程内容的类型第156-157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第157-160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组织分析第160-164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具有取向性第160-162页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第162-164页
   ·小结第164-166页
7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的实现途径第166-232页
   ·对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认知第166-172页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含义第166-167页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是“行动”第167-168页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价值体现第168-170页
     ·体育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第170-172页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体系的构成要素第172-180页
     ·“人”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直接主体第173-177页
     ·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第177-179页
     ·教学环境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第179-180页
     ·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第180页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分析第180-224页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现状分析第180-196页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途径现状分析第196-207页
     ·体育课程实施环境现状分析第207-214页
     ·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现状分析第214-224页
   ·提高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对策第224-230页
     ·充分发挥主体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积极作用第224-229页
     ·完善体育课程实施途径的对策第229-230页
     ·改善体育课程实施环境的对策第230页
   ·小结第230-232页
8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是体育课程的监督保障第232-261页
   ·对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认知第232-236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含义第232-233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层级定位与评价对象的确立第233-235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第235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三种取向第235-236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构成第236-245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第237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方法第237-240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对象及评价指标第240-245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历史发展第245-253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发展的总体情况第245-249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发展的分项论述第249-253页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分析第253-258页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评价的认知第253-255页
     ·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分析第255-258页
     ·体育教师对目前学生学业评价的认可程度第258页
   ·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建议第258-259页
     ·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元评价体系第258-259页
     ·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评价主体机制第259页
     ·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将课程评价落到实处第259页
     ·加强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专业素养,建立高水平的课程评价队伍第259页
   ·小结第259-261页
结论第261-264页
参考文献第264-273页
附录第273-286页
后记第286-2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287页

论文共2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外化与高校外化德育研究
下一篇:肌核更替与老龄大鼠抗阻训练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