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0-15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三)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一) 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 | 第17-18页 |
(二) 乡镇中心幼儿园地位、职责的相关研究 | 第18页 |
(三) 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二、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一) 以课程领导为出发点的直接研究 | 第21页 |
(二)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课程领导理念与策略的相关研究 | 第21页 |
(三) 从领导学、管理学研究视角延伸到课程领导层面的研究 | 第21-22页 |
(四) 校长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三、我国幼儿园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一) 园长为课程领导主体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二) 幼儿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部分 A中心园与村教学点课程团队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 | 第26-40页 |
一、课程团队的组织结构 | 第26-31页 |
(一) 课程团队的层级结构 | 第26-28页 |
(二) 课程团队的规章制度 | 第28-31页 |
二、课程团队的具体运行机制 | 第31-40页 |
(一) 年级组长分片承包走课 | 第31-33页 |
(二) 园长及中层领导、骨干教师不定期下村检查指导 | 第33-34页 |
(三) 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到大教学点任课 | 第34-35页 |
(四) 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指导 | 第35-40页 |
第四部分 A中心园对村教学点课程指导内容的研究 | 第40-58页 |
一、课程专业技术指导——传递与接收 | 第40-43页 |
(一) 课程规划指导 | 第40-41页 |
(二) 课程设计指导 | 第41-42页 |
(三) 课程实施指导 | 第42页 |
(四) 课程评价指导 | 第42-43页 |
二、课程文化氛围引导——树立典范与循序跟进 | 第43-46页 |
(一) 幼儿园精神文化 | 第43-44页 |
(二) 科学研究文化 | 第44-46页 |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多项并进与被动参与 | 第46-55页 |
(一) 园本培训 | 第46-48页 |
(二) 园本教研 | 第48-49页 |
(三) 综合素养的提升 | 第49-52页 |
(四) 监督与激励机制保障 | 第52-55页 |
四、课程公共关系改善——积极推进与部分参与 | 第55-58页 |
(一) 做好家园合作 | 第55-56页 |
(二) 加强与村委会合作 | 第56-57页 |
(三) 获得上级教育部门认可及支持 | 第57-58页 |
第五部分 A中心园对村教学点课程指导中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 第58-66页 |
一、A中心园对村教学点课程指导存在的问题:课程领导的视角 | 第58-62页 |
(一) 课程领导意识淡薄 | 第59-60页 |
(二) 课程愿景尚未明确 | 第60页 |
(三) 课程领导共同体尚未建立 | 第60-61页 |
(四) 课程团队监督与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61-62页 |
二、A中心园对村教学点课程领导的制约因素 | 第62-66页 |
(一) 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有限 | 第62-63页 |
(二) 指导教师课程领导意识淡薄 | 第63页 |
(三) 指导教师课程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第63-64页 |
(四) 村教学点师资力量薄弱 | 第64页 |
(五) A中心园与村教学点发展不均衡 | 第64-66页 |
第六部分 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教学点课程指导的变革—走向课程领导 | 第66-78页 |
一、革新观念,树立课程领导意识 | 第66-67页 |
(一) 树立乡镇中心幼儿园课程领导意识 | 第66-67页 |
(二) 革新教师观,引导村教学点教师参与课程领导 | 第67页 |
二、走向专业,发展A中心园对村教学点课程领导智能 | 第67-75页 |
(一) 课程专业技能领导——有所希求 | 第67-69页 |
(二) 课程师资力量领导——建立紧密的课程领导共同体 | 第69-70页 |
(三) 课程组织文化领导——实现村教学点与A中心园的文化融合 | 第70-72页 |
(四) 课程公共关系领导——形成合力 | 第72-75页 |
三、逐步提升,促进村教学点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75-78页 |
(一) 加强物质激励 | 第75页 |
(二) 给教师松绑,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 | 第75-76页 |
(三) 提供机会继续进修、学习 | 第76-77页 |
(四) 引导村教学点教师自身专业化学习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A A中心园园长访谈提纲 | 第81-82页 |
附录B A中心园副园长访谈提纲 | 第82-83页 |
附录C 村教学点教师访谈提纲 | 第83-84页 |
附录D 年级组长访谈提纲 | 第84-85页 |
附录E XX镇中心幼儿园对村教学点课程指导的调查问卷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