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目次 | 第11-14页 |
| 图清单 | 第14页 |
| 表清单 | 第14-15页 |
| 1 绪论 | 第15-26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6-18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6页 |
| ·紫杉醇 | 第16-17页 |
| ·有机酸 | 第17页 |
| ·生物碱类 | 第17页 |
| ·肽类 | 第17页 |
| ·萜类 | 第17-18页 |
| ·甾体类 | 第18页 |
| ·其它活性物质 | 第18页 |
| ·分离纯化活性物质的方法 | 第18-24页 |
| ·柱层析法 | 第18-1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9-20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法 | 第20-21页 |
| ·大孔树脂法 | 第21页 |
| ·薄层色谱法 | 第21-22页 |
| ·萃取法 | 第22页 |
|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第22页 |
| ·超声波法 | 第22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第22-23页 |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 第23页 |
| ·微波萃取技术 | 第23页 |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23页 |
| ·分子蒸馏技术 | 第23页 |
| ·膜分离技术 | 第23-24页 |
|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 2 哈茨木霉菌提取物对黄瓜立枯病的生防作用研究 | 第26-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7页 |
| ·培养基 | 第27页 |
|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的制备 | 第27页 |
|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制备 | 第27页 |
| ·提取物对黄瓜立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提取物对黄瓜立枯病生防作用的测定 | 第28-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干物质的含量 | 第29页 |
| ·提取物对黄瓜立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提取物对黄瓜立枯病生防作用的测定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3 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抑菌活性成分 | 第33-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4页 |
| ·制备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液 | 第34页 |
| ·HPLC 分析乙酸乙酯提取液 | 第34-35页 |
| ·HSCCC 法分离 | 第35页 |
| ·活性测定 HSCCC 分离得到的组分 | 第35页 |
| ·HPLC 分析 HSCCC 分离得到的组分 | 第35页 |
| ·HPLC 半制备 HSCCC 分离得到的混合组分 | 第35-36页 |
| ·鉴定结构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哈茨木霉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液 | 第36页 |
| ·HSCCC 法分离 | 第36-37页 |
| ·活性测定及 HPLC 分析 HSCCC 分离得到的组分 | 第37-40页 |
| ·结构鉴定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4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第44-46页 |
| ·全文总结 | 第44-45页 |
| ·创新点 | 第45页 |
| ·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