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草莓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缩略词表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图表索引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冷害机理 | 第8-9页 |
·"膜相变"假说 | 第8页 |
·活性氧的破坏作用 | 第8-9页 |
·钙离子是"感应体"和"引发物" | 第9页 |
·冻害机理 | 第9-10页 |
·植物抗寒性的测定方法 | 第10-11页 |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11-18页 |
·细胞膜透性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1-12页 |
·膜脂、丙二醛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2-13页 |
·保护性酶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3-14页 |
·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4-18页 |
·含水量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4页 |
·可溶性糖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4-15页 |
·脯氨酸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5-16页 |
·可溶性蛋白质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 第16-18页 |
·植物抗寒性综合评价分析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5页 |
·试验设计及取样 | 第21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1-25页 |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第21页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叶片含水量的测定 | 第22页 |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半致温度的测定 | 第24-25页 |
·草莓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分析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试验期间气温变化趋势 | 第26页 |
·不同草莓品种的半致死温度的比较 | 第26-27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绝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草莓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分析 | 第38-40页 |
·草莓抗寒性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7页 |
·不同草莓品种的半致死温度 | 第41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膜系统的影响 | 第42-43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43-44页 |
·自然降温对草莓叶片保护性酶的影响 | 第44-45页 |
·草莓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分析与聚类分析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