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基本特点 | 第17-24页 |
|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产生 | 第17-20页 |
| ·科学文化背景 | 第17-19页 |
| ·国际政治背景 | 第19-20页 |
|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20-24页 |
| ·形式特征 | 第20-21页 |
| ·内容特征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4-47页 |
| ·科技和道德的关系 | 第24-27页 |
| ·道德是人类一切价值的基础 | 第24-26页 |
| ·科技对伦理道德有重要作用 | 第26-27页 |
| ·科技的伦理二重性特征 | 第27-35页 |
| ·科技具有“至善”的本质特征 | 第27-29页 |
| ·科技应用中的“双刃剑”效应 | 第29-35页 |
| ·科技活动的伦理准则 | 第35-38页 |
| ·追求真理 | 第35-37页 |
| ·造福人类 | 第37-38页 |
| ·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 第38-42页 |
| ·科学家负有沉重的道义责任 | 第38-41页 |
| ·实践道德责任的重要途径 | 第41-42页 |
| ·科学家的人生价值观 | 第42-47页 |
| ·献身于社会 | 第42-45页 |
| ·献身于科学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总结和评价 | 第47-58页 |
|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 第47-51页 |
| ·在当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史上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留给科学界和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 第49-51页 |
|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 第51-58页 |
| ·真善统一——科学技术发展要以人为本 | 第51-53页 |
| ·德高于才——科学家应成为道德的典范 | 第53-54页 |
| ·科技规则——研究无禁区但应用有规则 | 第54-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