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亲相隐”制度的现代价值--基于社群主义伦理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亲亲相隐”制度概述 | 第11-20页 |
·“亲亲相隐”的渊源与阶段发展 | 第11-15页 |
·“亲亲相隐”的伦理渊源及其含义 | 第11-13页 |
·“亲亲相隐”的阶段发展 | 第13-15页 |
·“亲亲相隐”制度存在的原因及其伦理依据 | 第15-20页 |
·社会模式:家国同构 | 第15-16页 |
·政治影响:宗法制的发展 | 第16-17页 |
·文化原因:孝道伦理 | 第17-18页 |
·人性的角度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社群主义与儒家伦理 | 第20-30页 |
·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 | 第20-25页 |
·社群主义的国家观理论 | 第20-22页 |
·社群主义的德性正义观 | 第22-24页 |
·社群主义的群己观 | 第24-25页 |
·社群主义与儒家伦理的理论相关性 | 第25-30页 |
·相同的价值取向:强调整体利益 | 第25-26页 |
·人性角度:强调内在德性的追求 | 第26-28页 |
·都重视国家的积极有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研究 | 第30-38页 |
·个人层面的价值 | 第30-32页 |
·保护基本人权,维护人的尊严 | 第30-31页 |
·对个人德性的培养 | 第31-32页 |
·从社会家庭层面 | 第32-34页 |
·保障家庭的自治权,维护家庭的自治和关系的稳定 | 第32-33页 |
·增强公民的社会信任感,维护社会的稳定 | 第33-34页 |
·从国家层面 | 第34-38页 |
·增强法律与道德的结合,完善法治 | 第34-35页 |
·规范制度建设,维护社会正义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引入“亲亲相隐”制度的思考 | 第38-42页 |
·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反思 | 第38-40页 |
·对否定“亲亲相隐”现状的反思 | 第38-39页 |
·否定“亲亲相隐”的原因 | 第39-40页 |
·构建“亲亲相隐”制度的设想 | 第40-42页 |
·让“亲亲相隐”制度成为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 | 第40-41页 |
·规范“亲亲相隐”制度的使用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