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 中国国内研究 | 第8-9页 |
二、 韩国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三、 中韩委婉语对比研究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委婉语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第17-25页 |
第一节 汉韩委婉语的定义 | 第17-20页 |
第二节 与委婉语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 第20-25页 |
一、 委婉语和禁忌语 | 第20-22页 |
二、 委婉语和间接表达 | 第22-23页 |
三、 委婉语和礼貌表达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汉韩委婉语词汇上的对比 | 第25-52页 |
第一节 关于“死亡”方面 | 第25-32页 |
一、 表达方式的异同点 | 第28-31页 |
二、 体现的价值观 | 第31页 |
三、 宗教观的反映 | 第31-32页 |
四、 社会制度的反映 | 第32页 |
第二节 关于“疾病”及“残疾”方面 | 第32-38页 |
一、 关于“疾病”方面 | 第33-35页 |
二、 关于“残疾”方面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关于“性”、“妊娠”及“排泄”方面 | 第38-46页 |
一、 关于“性”方面 | 第38-39页 |
二、 关于“妊娠”方面 | 第39-41页 |
三、 关于“月经”方面 | 第41-42页 |
四、 关于“排泄”方面 | 第42-46页 |
第四节 关于“职业”方面 | 第46-52页 |
第四章 汉韩委婉语句子表达上的对比 | 第52-72页 |
第一节 请求帮助的情况 | 第53-58页 |
一、 询问对方意向、请求许可的表达 | 第53-54页 |
二、 添加歉意的表达 | 第54-55页 |
三、 添加指小词的表达 | 第55-56页 |
四、 使用假设的表达 | 第56-57页 |
五、 使用希望的表达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指示命令的情况 | 第58-59页 |
一、 使用希望的表达 | 第58-59页 |
二、 添加歉意的表达 | 第59页 |
三、 添加语气助词的表达 | 第59页 |
第三节 劝说的情况 | 第59-61页 |
第四节 拒绝的情况 | 第61-63页 |
一、 添加歉意的表达 | 第61-62页 |
二、 省略拒绝的表达 | 第62-63页 |
三、 推测的表达 | 第63页 |
第五节 忠告、参谋的情况 | 第63-66页 |
一、 询问对方意向的表达 | 第63-64页 |
二、 推测的表达 | 第64-65页 |
三、 劝说的表达 | 第65-66页 |
第六节 表达自己意见的情况 | 第66-69页 |
一、 推测的表达 | 第66-68页 |
二、 询问对方意向的表达 | 第68页 |
三、 语尾含糊的表达 | 第68-69页 |
第七节 批评的情况 | 第69-72页 |
一、 询问对方意向的表达 | 第69-70页 |
二、 推测的表达 | 第70-71页 |
三、 添加歉意的表达 | 第71页 |
四、 表达希望的表达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汉韩委婉语内在文化因素对比 | 第72-86页 |
第一节 儒教思想的影响 | 第72-79页 |
一、 “重义轻利”的儒家道德观念的影响 | 第73-74页 |
二、 等级观念和尊卑有序的影响 | 第74-76页 |
三、 “求雅避俗”思维方式的影响 | 第76-77页 |
四、 重视礼仪的交际观的影响 | 第77-79页 |
第二节 风俗的影响 | 第79-80页 |
一、 带有色彩的委婉 | 第79-80页 |
二、 数字的委婉 | 第80页 |
第三节 宗教思想的影响 | 第80页 |
第四节 社会、政治上的影响 | 第80-8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