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Penicillium decumbens产纤维素酶发酵工艺的优化及酶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3-14页
1 引言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35页
   ·菌种纯化第17-21页
     ·菌株、试剂、耗材、仪器第17-18页
     ·培养基第18-19页
     ·菌种分离方法第19页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第19-20页
     ·16S rDNA克隆和鉴定第20页
     ·16S rDNA片段测序和分析第20页
     ·菌种的保存的方法第20-21页
   ·斜卧产酶曲线的研究第21-32页
     ·菌株、耗材、药品和仪器第21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21页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第21-22页
     ·滤纸酶活(FPA)的测定第22-24页
     ·内切葡萄糖苷酶(EG)的测定第24-25页
     ·β-葡萄糖苷酶(BG)的测定第25-27页
     ·外切葡萄糖苷酶(CBH)的测定第27-29页
     ·生物量测定的方法第29-30页
     ·蛋白质测定的方法第30-32页
   ·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2-33页
     ·菌株、试剂、耗材、仪器第32页
     ·培养基第32页
     ·分析方法第32-33页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研究第33-34页
     ·纤维素酶粗酶液制备第33页
     ·滤纸酶活最适温度及最适pH第33页
     ·纤维素酶热稳定性研究第33页
     ·纤维素酶pH稳定性研究第33-34页
   ·添加剂对纤维素酶稳定性的影响第34-35页
     ·纤维素酶粗酶液的制备第34页
     ·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第34页
     ·多元醇对纤维素酶酶活及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第34页
     ·糖类物质对纤维素酶酶活及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第34-3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5-73页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纯化第35-41页
     ·初步液态发酵的结果第35-36页
     ·16S rDNA鉴定的结果第36-37页
     ·抗生素选择的结果第37-38页
     ·菌体的纯化第38-41页
     ·纯化后菌种遗传稳定性分析第41页
   ·纤维素酶的产酶曲线第41-47页
     ·纤维素酶的产酶曲线第41-44页
     ·不同时间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酶解效果第44-47页
   ·纤维素酶发酵工艺的优化第47-61页
     ·菌龄对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第47-48页
     ·接种量对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第48-49页
     ·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第49-50页
     ·麸皮对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第50-51页
     ·缓冲液对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第51-52页
     ·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对斜卧青霉产酶的影响第52-53页
     ·PB法筛选影响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的主要因素第53-57页
     ·pH对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第57-61页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第61-66页
     ·滤纸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研究第61-62页
     ·热稳定性第62-64页
     ·pH稳定性第64-65页
     ·35℃下纤维素酶的活性第65-66页
   ·添加剂对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稳定性的影响第66-73页
     ·多元醇对纤维素酶稳定性的影响第66-70页
     ·糖类物质对纤维素酶稳定性的影响第70-73页
4 结论第73-75页
5 展望第75-76页
6 参考文献第76-79页
7 文献综述第79-100页
   ·生物质能源的概述第79-82页
     ·木质纤维的组成与结构第79-82页
     ·纤维质原料制备纤维乙醇第82页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第82-83页
   ·纤维素酶的概述第83-89页
     ·纤维素酶的结构第83-85页
     ·纤维素酶的组成第85-86页
     ·纤维素酶作用机制第86-87页
     ·纤维素酶的来源第87-89页
   ·纤维素酶产生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第89-90页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及酶稳定化研究进展第90-92页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第90-92页
   ·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第92-96页
     ·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93-94页
     ·纤维素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第94页
     ·纤维素酶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附录1第100-102页
附录2第102-104页
附录3第104-106页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过的科研项目第106-107页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10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意象图式视角探析语篇连贯
下一篇:基于升力面理论的轴流式搅拌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