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存在问题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11页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页 |
·创新性认识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20页 |
·下扬子地区海相盆地的演化 | 第12-13页 |
·黄桥工区概况 | 第13-14页 |
·黄桥工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第14-16页 |
·黄桥工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地层特征 | 第16页 |
·黄桥工区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 | 第16-20页 |
第三章 上古生界二叠系油气疏导、储积系统模型 | 第20-25页 |
·H1井单井描述 | 第20-21页 |
·H2井单井描述 | 第21-22页 |
·H3井单井描述 | 第22-25页 |
第四章 油气疏导、储集系统研究方法及成果 | 第25-36页 |
·利用做完人工合成记录的地震资料标定地震解释层位 | 第25-27页 |
·地震资料标定地震解释层位 | 第25-26页 |
·地震资料标定地震解释层位的结果 | 第26-27页 |
·断裂系统的地震解释 | 第27页 |
·地震反演 | 第27-29页 |
·黄桥地区龙潭组砂岩孔隙度的预测 | 第29-31页 |
·龙潭组地层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龙潭组砂岩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黄桥地区栖霞顶孔缝发育情况预测 | 第31-32页 |
·地震相干分析 | 第32-33页 |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储集层孔、洞发育特征 | 第33-34页 |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封盖层系及断裂在油气汇聚中的作用 | 第36-48页 |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有效封盖层系 | 第36-41页 |
·区域总体盖层特征 | 第36-37页 |
·欠压实泥岩以及其封闭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封盖层系的综合评价 | 第38-40页 |
·大隆组—龙潭组地层异常压力(欠压实泥岩)封盖区特征 | 第40-41页 |
·下扬子黄桥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 第41-48页 |
·下扬子黄桥地区构造演化 | 第41页 |
·断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 第41-44页 |
·断裂体系及其特征 | 第44-45页 |
·断裂与微裂隙的关系 | 第45-46页 |
·断裂与孔、洞形成的关系 | 第46页 |
·下扬子黄桥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断裂系统及油气运聚的关系评价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