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包村帮扶政策研究--以J村个案分析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关于贫困理论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农村扶贫模式的研究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第二章 J村可持续生计资本现状 | 第16-22页 |
·自然资本 | 第16-17页 |
·农户拥有的土地 | 第16-17页 |
·自然环境 | 第17页 |
·物质资本 | 第17-18页 |
·日常消费品 | 第17页 |
·拥有的生产工具 | 第17-18页 |
·农村基础设施 | 第18页 |
·金融资本 | 第18-19页 |
·收入情况 | 第18-19页 |
·贷款情况 | 第19页 |
·存款状况 | 第19页 |
·人力资本 | 第19-20页 |
·文化程度 | 第19-20页 |
·身体健康状况 | 第20页 |
·专业文化素质 | 第20页 |
·社会资本 | 第20-22页 |
·与邻居的交往 | 第20-21页 |
·求助对象 | 第21页 |
·加入农村合作组织和协会状况 | 第21-22页 |
第三章 J村包村帮扶可持续生计策略实施 | 第22-29页 |
·生计供给策略实施与分析 | 第22-25页 |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第22-23页 |
·农村饮用水工程 | 第23页 |
·改善生活用电条件 | 第23-24页 |
·多渠道补给物资 | 第24页 |
·教育基础设施改善 | 第24-25页 |
·生计保护策略实施与分析 | 第25-27页 |
·灌溉渠建设 | 第25-26页 |
·农机购置补贴 | 第26页 |
·农林基地建设 | 第26-27页 |
·生计促进策略实施与分析 | 第27-29页 |
·劳动技能培训 | 第27页 |
·智力扶贫、丰富农户文化生活 | 第27-28页 |
·加强农村道德建设 | 第28-29页 |
第四章 J村包村帮扶可持续生计成效分析 | 第29-40页 |
·J村可持续生计资本改善成效分析 | 第29-33页 |
·可持续生计策略与自然资本 | 第29页 |
·可持续生计策略与物质资本 | 第29-30页 |
·可持续生计策略与金融资本 | 第30-31页 |
·可持续生计策略与人力资本 | 第31-32页 |
·可持续生计策略与社会资本 | 第32-33页 |
·包村工作主体视角下的包村工作成效分析 | 第33-38页 |
·包村单位看包村工作 | 第33-34页 |
·包村工作组看包村工作 | 第34-35页 |
·基层组织看包村工作 | 第35-36页 |
·村民看包村工作 | 第36-38页 |
·包村帮扶政策下互动式扶贫模式的形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农村贫困问题下的包村帮扶政策思考 | 第40-45页 |
·包村帮扶政策的优势性思考 | 第40-43页 |
·信息互动增强帮扶针对性 | 第40-41页 |
·知识互动增加帮扶内容科学程度 | 第41页 |
·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 | 第41-42页 |
·文化互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 第42页 |
·紧跟政策规范扶贫模式 | 第42-43页 |
·包村帮扶政策的待发展性思考 | 第43-45页 |
·制度层面强化扶贫责任 | 第43页 |
·增加对扶贫政策的财税支持 | 第43-44页 |
·帮扶项目环保化 | 第44页 |
·增强帮扶策略实用化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