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前言 | 第15-16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6-22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定义 | 第16-17页 |
| ·从调研中发现问题与案例的导入 | 第17-19页 |
| ·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 | 第19-22页 |
| ·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观点 | 第19-20页 |
| ·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观点 | 第20-22页 |
|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功能与障碍分析 | 第22-28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功能分析 | 第22-24页 |
| ·资本功能 | 第22页 |
| ·融资功能 | 第22-23页 |
| ·规范流转市场功能 | 第23-24页 |
|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功能 | 第24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障碍分析 | 第24-28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制度不完善,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有效实现 | 第24-25页 |
|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发达,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品处置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抵押的放款金融机构和专业担保公司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25页 |
| ·尚不成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服务市场给承包经营权抵押带来了系统性的阻碍 | 第25-26页 |
| ·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土地专业评估机构,从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难以被真实和客观反映 | 第26页 |
| ·抵押人不能按时还贷会导致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制流转的发生 | 第26-27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流转可能会改变土地使用用途 | 第27-28页 |
| 3.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现实需求 | 第28-34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担保法相关规定之间的矛盾 | 第28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与物权法规定之间的冲突 | 第28-29页 |
| ·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模糊规定 | 第29-31页 |
| ·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 ·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不会造成农村失地的大量发生 | 第31页 |
| ·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不会改变土地的使用用途 | 第31-32页 |
| ·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可以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 第32页 |
| ·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有利于农村金融业务的积极发展 | 第32-34页 |
| 4. 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试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 ·试点状况 | 第34-35页 |
| ·支持试点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5-36页 |
| ·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 ·参与主体不积极 | 第36-37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身权属不清 | 第37-38页 |
| ·配套制度和专业市场没有形成 | 第38-39页 |
| 5.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构建与创新 | 第39-51页 |
| ·修改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相关法律制度,消除法律规定上的障碍和壁垒,使这些法律制度在总体立法规划下有序确立和施行 | 第39-40页 |
|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市场,并由流转服务中心发挥好市场中介组织作用 | 第40-41页 |
| ·规范土地登记管理部门的行政服务,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保障者,而不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 | 第41-43页 |
| ·建立客观中立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可以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提供价值衡量的标准 | 第43-44页 |
| ·建立相关信息的公示与查询法律制度,对各方主体进行引导与规制,使主体的合法利益能够得到法律保护 | 第44-46页 |
| ·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保障机制,鼓励农业专业类担保公司积极参与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来 | 第46页 |
| ·可以建立优先耕作权和抵押人优先买回权制度 | 第46-47页 |
| ·建立和完善承包经营权抵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第47-48页 |
|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风险评价机制和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对允许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一定限制,如规定接受抵押的连片土地的最小面积,最低剩余年限等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 第48-49页 |
| ·逐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