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逻辑结构内容解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敲诈勒索罪逻辑结构 | 第10-13页 |
第一节 敲诈勒索罪成立之逻辑顺序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敲诈勒索罪逻辑结构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非法占有或索取目的 | 第13-17页 |
第一节 敲诈勒索罪犯罪目的评析及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节 非法占有或索取目的之科学内涵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对他人实施恐吓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敲诈勒索罪之客观行为方面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恐吓行为探析 | 第18-23页 |
一、恐吓行为 | 第18-20页 |
二、与抢劫罪、绑架罪中“胁迫”之比较 | 第20-23页 |
第四章 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恐惧心理的判断标准 | 第23-27页 |
一、相关学说评析 | 第23-26页 |
二、恐吓程度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被害人认识错误 | 第27-30页 |
一、与诈骗罪认识错误比较 | 第27-28页 |
二、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被害人处分财产 | 第30-33页 |
第一节 处分财产内容 | 第30-32页 |
一、财产性利益 | 第30-32页 |
二、虚拟财产 | 第32页 |
第二节 财产交付 | 第32-33页 |
第六章 行为人取得财产 | 第33-39页 |
第一节 既遂与未遂 | 第34-37页 |
一、敲诈勒索罪的着手界定 | 第34页 |
二、既遂与未遂观点评析 | 第34-37页 |
第二节 数额 | 第37-39页 |
一、敲诈勒索罪未遂的数额标准 | 第37-38页 |
二、多次敲诈勒索的数额认定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