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一、凯尔森:从维也纳到伯克利 | 第17-24页 |
(一) 凯尔森的生平与影响 | 第18-20页 |
(二) 凯尔森与维也纳学派及其他 | 第20-24页 |
二、哲学背景之比较:欧洲两大哲学传统的分庭对抗 | 第24-38页 |
(一) 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背景 | 第24-29页 |
1. 经验主义哲学 | 第25-27页 |
2. 法律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之维 | 第27-29页 |
(二) 纯粹法理论的哲学背景 | 第29-34页 |
1. 新康德主义 | 第29-32页 |
2. 纯粹法理论的新康德主义之维 | 第32-34页 |
(三) 纯粹法理论的新康德主义之维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差异 | 第34-38页 |
三、理论建构之比较:纯粹法理论和法律实证主义的异途殊归 | 第38-48页 |
(一) 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论建构 | 第38-41页 |
1. 经验与事实 | 第38-39页 |
2. 法律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 第39-41页 |
(二) 纯粹法理论的理论建构 | 第41-45页 |
1. 法律科学之可能性 | 第41-43页 |
2. 法律科学之结构 | 第43-45页 |
(三) 纯粹法理论的理论建构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差异 | 第45-48页 |
四、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