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页 |
第一章 “双指”措施适用的现状及问题 | 第8-20页 |
第一节 “双指”措施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 第8-14页 |
一、“双指”措施的概念 | 第8-9页 |
二、“双指”措施的特征 | 第9-12页 |
三、“双指”措施的作用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当前“双指”措施适用的现状 | 第14-17页 |
一、“双指”措施适用的主体 | 第14-15页 |
二、“双指”措施适用的对象 | 第15-16页 |
三、“双指”措施适用的条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当前“双指”措施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一、“双指”措施适用的范围混乱 | 第17-18页 |
二、“双指”措施适用的时限不确定 | 第18-19页 |
三、“双指”措施适用的程序缺乏统一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当前“双指”措施适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双指”措施适用的历史沿革及基本原则 | 第20-23页 |
一、“双指”措施适用的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二、“双指”措施适用的基本原则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双指”措施适用存在问题的制度成因 | 第23-26页 |
一、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 第23-24页 |
二、对象限定和现实要求不相适应 | 第24-25页 |
三、法律制度规定缺失 | 第25页 |
四、办案人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香港和新加坡反腐措施状况与“双指”措施适用比较 | 第26-30页 |
一、香港和新加坡反腐措施适用状况介绍 | 第26-28页 |
二、香港和新加坡反腐措施对“双指”措施适用的借鉴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双指”措施适用的制度完善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完善“双指”措施适用的指导思想、范围和时限 | 第30-33页 |
一、纠正“双指”措施适用的指导思想 | 第30-32页 |
二、扩大“双指”措施适用的范围 | 第32-33页 |
三、规定“双指”措施适用的合理时限 | 第33页 |
第二节 完善“双指”措施适用的程序 | 第33-36页 |
一、完善启动程序 | 第33-34页 |
二、完善执行程序 | 第34-35页 |
三、完善解除程序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完善“双指”措施适用的救济制度 | 第36-39页 |
一、“双指”措施的性质 | 第36-37页 |
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 第37-38页 |
三、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 第38-39页 |
四、完善行政申诉制度 | 第39页 |
第四节 加强执行“双指”措施的队伍素质建设 | 第39-40页 |
一、建立办案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 第39-40页 |
二、加快充实和培养办案人员 | 第40页 |
三、强化办案人员专业素质培训 | 第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