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武侠小说从“民国旧派”到“港台新派”叙事模式的变迁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绪论第12-37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第12-23页
 第二节 中国古代武侠小说基本叙事模式第23-37页
第一章 结构模式的变迁第37-78页
 第一节 唯恐"无味"与画稿充饥——平江不肖生式叙事结构的成因第37-45页
 第二节 首尾连贯——新文艺影响下的现代武侠结构第45-54页
 第三节 "以人为主"——新派武侠的结构中心第54-64页
 第四节 推理·影视·金庸的不满——新派小说结构上的多方探索第64-78页
第二章 情节模式的变迁之一:复仇模式的变迁第78-102页
 第一节 国仇与私仇——民初武侠家国背景下复仇模式的双向性第78-84页
 第二节 "冤冤相报何时了"——40年代复仇反思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第84-91页
 第三节 走出复仇——新派作家复仇模式的动态研究第91-102页
第三章 情节模式的变迁之二:言情模式的变迁第102-128页
 第一节 "琴剑合璧"与"杨柳情缘"——从顾明道和宫白羽的成功说起第102-109页
 第二节 "言情武侠"——王度庐、朱贞木所开创的武侠新模式第109-117页
 第三节 "爱情至上"观念的确立与消解——新派武侠言情模式的继承与超越第117-128页
第四章 情节模式的变迁之三:成长模式的变迁第128-153页
 第一节 拜师学艺·江湖认知·性情发展——民国武侠成长模式的开拓第128-136页
 第二节 "拜师学艺"模式的突破——新派武侠对传统成长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之一)第136-143页
 第三节 善恶二元论的突破与自由境界的到达——新派武侠对传统成长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之二)第143-153页
结语第153-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70-1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种中国南海海绵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山东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