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BT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公共物品与项目区分理论 | 第19-25页 |
·公共物品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2-25页 |
·工程项目融资结构理论 | 第25-30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资本结构理论 | 第26-30页 |
第3章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现状及市场化改革分析 | 第30-44页 |
·基础设施项目分类的界定与内涵 | 第30页 |
·基础设施项目分类的意义与目的 | 第30-31页 |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市场化改革 | 第31-34页 |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 第31-33页 |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 第33-34页 |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发展 | 第34-39页 |
·BOT模式 | 第34-36页 |
·项目代建制 | 第36-37页 |
·PPP模式 | 第37-39页 |
·BT模式 | 第39页 |
·BT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39-44页 |
·关于BT模式是否是"带资承包"的争论 | 第39-41页 |
·关于BT模式运作中投资建设管理与施工承包能否"同体"的争论 | 第41-44页 |
第4章 BT模式的界定及适用性分析 | 第44-51页 |
·BT模式的涵义 | 第44-46页 |
·国外对BT模式涵义的界定 | 第44页 |
·我国BT模式的发展及涵义界定 | 第44-46页 |
·BT模式的特征 | 第46-48页 |
·BT项目主体的特征 | 第46页 |
·BT项目客体的特征 | 第46页 |
·BT项目的法律特征 | 第46-47页 |
·BT项目的经济特征 | 第47页 |
·BT项目的管理特征 | 第47-48页 |
·BT模式的适用范围 | 第48-49页 |
·BT模式的现实意义 | 第49-51页 |
第5章 BT模式的运作机制研究 | 第51-68页 |
·BT模式的运用示例 | 第51-52页 |
·BT模式的运作程序 | 第52-54页 |
·确定项目阶段 | 第52-53页 |
·项目准备阶段 | 第53页 |
·招标阶段 | 第53页 |
·融资阶段 | 第53页 |
·建设阶段 | 第53-54页 |
·回购阶段 | 第54页 |
·BT模式的建设管理方式 | 第54-57页 |
·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 | 第54-55页 |
·施工同体型BT模式 | 第55-56页 |
·垫资施工型BT模式 | 第56-57页 |
·规范的BT模式运作流程 | 第57-68页 |
·BT项目的特许公司选定 | 第58-62页 |
·BT项目的建设 | 第62-63页 |
·BT项目协议的终止与项目移交 | 第63-66页 |
·BT项目的纠纷解决方式 | 第66-68页 |
第6章 BT模式的风险分析 | 第68-74页 |
·BT模式风险的阶段性划分 | 第68-69页 |
·项目前期风险 | 第68页 |
·项目建设期风险 | 第68-69页 |
·项目回购期风险 | 第69页 |
·BT模式的风险类型分析 | 第69-71页 |
·工程建设风险 | 第69-70页 |
·中标人工程建设管理能力风险 | 第70页 |
·项目的回购风险 | 第70页 |
·法律风险 | 第70-71页 |
·融资风险 | 第71页 |
·政策风险 | 第71页 |
·BT模式风险防范的方法与措施 | 第71-74页 |
·中标人投资能力风险的控制 | 第71-72页 |
·工程建设管理能力风险的控制 | 第72页 |
·项目回购风险的控制 | 第72-73页 |
·法律风险控制 | 第73页 |
·融资风险的控制 | 第73-74页 |
第7章 案例: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大街道路工程BT模式实践 | 第74-78页 |
第8章 结束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