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组织模拟及其缩松缩孔的预测
目录 | 第1-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生产现状、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4-17页 |
·灰铸铁应用 | 第14-16页 |
·灰铸铁性能 | 第16-17页 |
·灰铸铁凝固过程 | 第17-22页 |
·灰铸铁的凝固过程和特点 | 第17-18页 |
·共晶团 | 第18-20页 |
·石墨 | 第20-22页 |
·铸造CAE软件的应用 | 第22-24页 |
·微观组织数值模拟的方法 | 第24-29页 |
·确定性方法 | 第24-26页 |
·随机性方法 | 第26-28页 |
·相场法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技术路线与理论模型 | 第30-42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温度场的建立 | 第31-36页 |
·传热的基本方程 | 第31-33页 |
·初始条件 | 第33页 |
·边界条件 | 第33-35页 |
·建立有限差分格式 | 第35-36页 |
·固相率计算 | 第36-38页 |
·初生相固相率计算 | 第37-38页 |
·共晶相固相率计算 | 第38页 |
·潜热处理 | 第38-39页 |
·收缩缺陷的预测方法 | 第39-42页 |
·缩孔预测 | 第40页 |
·缩松预测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形核生长模型的建立 | 第42-58页 |
·形核理论 | 第42-45页 |
·试验方案 | 第45-47页 |
·试验结果 | 第47-53页 |
·铸件成分 | 第47页 |
·金相照片 | 第47-52页 |
·冷却曲线 | 第52-53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冷却曲线分析 | 第53-54页 |
·共晶团数统计 | 第54-55页 |
·形核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生长模型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潜热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8-64页 |
·实验方案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碳当量对结晶潜热的影响 | 第60-61页 |
·硅含量对结晶潜热的影响 | 第61-62页 |
·结晶潜热数据 | 第62-63页 |
·灰铸铁潜热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灰铸铁凝固数值模拟程序开发 | 第64-82页 |
·软件开发环境及技术 | 第64页 |
·TMCast-Gray Iron程序结构 | 第64-65页 |
·灰铸铁凝固过程模拟计算模块 | 第65-72页 |
·缩孔缩松预测总流程 | 第65-67页 |
·温度场计算流程 | 第67-68页 |
·固相率场计算流程 | 第68-69页 |
·多熔池划分流程 | 第69-71页 |
·压力场计算流程 | 第71-72页 |
·热物性参数 | 第72页 |
·TMCast-Gray Iron功能及其界面 | 第72-73页 |
·模拟结果 | 第73-82页 |
·温度场和固相率场 | 第73-75页 |
·固相率曲线、冷却曲线和热焓曲线 | 第75-78页 |
·实验验证 | 第78-79页 |
·缩松缩孔形态位置 | 第79-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录 | 第92-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