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22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现代法学关于物权及物权关系的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三、宋代物权关系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四、本文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宋代物权关系发达的社会基础 | 第22-41页 |
一、宋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物权关系发展变化的经济基础 | 第22-24页 |
二、宋代阶级结构的变化—物权关系发展变化的主体条件 | 第24-30页 |
三、宋代财产管理政策的变化——物权法律发展变化的政治基础 | 第30-35页 |
四、传统义利观念的变化——宋代物权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 | 第35-41页 |
第二章 宋代物权关系的类型 | 第41-49页 |
一、宋代物权关系的基本分类 | 第41-44页 |
二、宋代物权的相关问题 | 第44-49页 |
第三章 宋代所有权关系 | 第49-69页 |
一、宋代国家所有权 | 第49-60页 |
二、宋代团体所有权 | 第60-65页 |
三、宋代私人所有权 | 第65-69页 |
第四章 宋代他物权关系 | 第69-85页 |
一、宋代永佃权 | 第69-72页 |
二、宋代占佃权 | 第72-74页 |
三、宋代典权 | 第74-79页 |
四、宋代倚当与抵当 | 第79-85页 |
第五章 宋代物权关系的法律调整 | 第85-100页 |
一、宋代物权的确认形式 | 第85-88页 |
二、宋代土地所有权取得方式 | 第88-92页 |
三、宋代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 第92-95页 |
四、宋代物权的保护 | 第95-100页 |
第六章 宋代物权关系的特征----以土地物权为中心的探讨 | 第100-112页 |
一、土地物权私有程度趋于深化 | 第100-102页 |
二、土地所有权的频繁移转 | 第102-105页 |
三、土地权利关系的复杂化 | 第105-107页 |
四、土地权利主体范围的扩大 | 第107-109页 |
五、官府对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 第109-112页 |
第七章 宋代物权关系的家族主义特征 | 第112-123页 |
一、宋代物权关系规范、规制的家族性 | 第112-113页 |
二、家庭是基本的物权关系主体 | 第113-117页 |
三、田宅交易中亲邻优先权的渐弱趋势 | 第117-121页 |
四、宋代法律对族产制的积极维护 | 第121-123页 |
结语 | 第123-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