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印染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综述与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超临界流体技术 | 第10-12页 |
| ·超临界CO_2的性质 | 第12-13页 |
| ·超临界染色基本原理 | 第13页 |
| ·超临界染色设备和工艺 | 第13-16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20页 |
| ·染色机理研究 | 第16-17页 |
| ·染色工艺开发 | 第17页 |
| ·染色设备开发 | 第17-19页 |
| ·染色釜及纱锭内部流场模拟 | 第19-20页 |
| 第2章 超临界CO_2流体热力学性质研究 | 第20-24页 |
| ·超临界CO_2密度 | 第20-21页 |
| ·超临界CO_2粘度 | 第21-22页 |
| ·超临界CO_2定压比热容 | 第22-23页 |
| ·超临界CO_2导热系数 | 第23页 |
| ·超临界CO_2的焓 | 第23-24页 |
| 第3章 超临界CO_2无水印染工艺设计 | 第24-38页 |
| ·染料概述 | 第24-27页 |
| ·分散染料简介 | 第25-26页 |
| ·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的溶解度 | 第26-27页 |
| ·涤纶纤维概述及染色机理 | 第27-29页 |
| ·涤纶纤维 | 第27页 |
| ·染色机理研究 | 第27-29页 |
| ·工艺研究 | 第29-32页 |
| ·工艺设计 | 第32-38页 |
| ·纱锭 | 第32-33页 |
| ·染料选择 | 第33-34页 |
| ·工艺介绍 | 第34-36页 |
| ·操作步骤 | 第36-38页 |
| 第4章 超临界CO_2无水印染装置设计 | 第38-56页 |
| ·设计条件与参数 | 第38-43页 |
| ·设计流程与设计参数 | 第38-40页 |
| ·筒管 | 第40-41页 |
| ·布液管 | 第41-43页 |
| ·染色釜设计 | 第43-44页 |
| ·管道设计 | 第44页 |
| ·染料罐设计 | 第44-45页 |
| ·二氧化碳用量计算 | 第45-47页 |
| ·染色系统体积计算 | 第45-46页 |
| ·二氧化碳用量计算 | 第46-47页 |
| ·循环印染时CO_2状态计算 | 第47页 |
| ·二氧化碳钢瓶选型 | 第47-49页 |
| ·真空泵选型 | 第49页 |
| ·加热装置设计 | 第49-50页 |
| ·热量衡算 | 第49页 |
| ·电加热棒选型 | 第49-50页 |
| ·冷却器设计 | 第50-51页 |
| ·设计参数 | 第50页 |
| ·热量衡算 | 第50-51页 |
| ·夹套式换热器设计 | 第51页 |
| ·分离器设计 | 第51-53页 |
| ·增压泵选型 | 第53-54页 |
| ·循环泵选型 | 第54-56页 |
| 第5章 染色釜及纱锭流场数值模拟与优化 | 第56-65页 |
| ·引言 | 第56-57页 |
|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 第56页 |
| ·软件介绍 | 第56页 |
| ·数值模拟一般步骤 | 第56-57页 |
| ·染色釜及纱锭流场FLUENT数值模拟 | 第57-65页 |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57-58页 |
| ·网格划分 | 第58-60页 |
| ·边界条件 | 第60页 |
| ·模型求解与分析 | 第60-6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
| 附录1 设备明细一览表 | 第66-68页 |
| 附录2 系统压力降计算 | 第68-71页 |
| 附录2.1 纱锭纤维压力降计算 | 第68-70页 |
| 附录2.2 管路压力降计算 | 第70页 |
| 附录2.3 染料釜压力降计算 | 第70页 |
| 附录2.4 换热器压力降计算 | 第70-71页 |
| 附录3 CO_2液化曲线温度压力对照表 | 第71-72页 |
| 附录4 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的溶解度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