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工具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现状 | 第16-24页 |
·我国的高职教育现状 | 第16页 |
·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管理现状 | 第16-21页 |
·高职院校领导体制现状 | 第19页 |
·高职院校组织结构现状 | 第19-20页 |
·就业日常运行管理现状 | 第20页 |
·毕业生创业情况 | 第20页 |
·就业质量管理现状 | 第20-21页 |
·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组织结构现状 | 第21-24页 |
·扁平式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 | 第21-22页 |
·执行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 | 第22-23页 |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结构的特点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国外高职院校就业模式的启示 | 第24-26页 |
·德国的高职院校就业管理的启示 | 第24-25页 |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对我国的借鉴 | 第25-26页 |
·建立全程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 | 第25页 |
·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辅导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 | 第26-30页 |
·适时的高职教育体系的缺乏 | 第26-27页 |
·高职学院办学经费的短缺 | 第27-28页 |
·高职学院“产学研”理论研究滞后和运行机制的缺乏 | 第28页 |
·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 第28页 |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尽完善 | 第28-29页 |
·我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对策和措施 | 第30-38页 |
·积极推进办学思想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 第30-31页 |
·在办学目标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 第30-31页 |
·专业设置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 第31页 |
·课程设计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 第31页 |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 第31页 |
·以行业企业为结合点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 第31-32页 |
·以就业为导向,推行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 第32-36页 |
·加强就业指导,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就业创造良好的氛围 | 第32-33页 |
·“订单式”培养以推动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 第33-34页 |
·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 | 第34页 |
·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 第34-35页 |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 第35页 |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以创业推动就业 | 第35-36页 |
·建设多功能为一体的会员制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网站 | 第36页 |
·政府在就业中发挥的作用 | 第36-38页 |
第六章 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及方案设计 | 第38-44页 |
·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 第38-39页 |
·调研活动的目的 | 第38页 |
·调研活动的内容 | 第38-39页 |
·调研活动的对象和调研资料的收集 | 第39页 |
·调查活动的对象 | 第39页 |
·调研资料的搜集 | 第39页 |
·调查方法 | 第39-41页 |
·调查原则 | 第39页 |
·调查方法的确定 | 第39-41页 |
·调研的预期结果和质量控制 | 第41-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