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燃料物性估算和缸内工作过程模拟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二甲醚和生物柴油的特点 | 第12-14页 |
| ·二甲醚 | 第12-13页 |
| ·生物柴油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二甲醚 | 第14-15页 |
| ·生物柴油 | 第15-16页 |
| ·混合燃料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 2 燃料物性的研究 | 第19-44页 |
| ·二甲醚热力学性质的估算 | 第19-23页 |
| ·气化潜热 | 第19-20页 |
| ·饱和蒸汽压 | 第20-21页 |
| ·液体粘度 | 第21页 |
| ·表面张力 | 第21-22页 |
| ·导热系数 | 第22页 |
| ·标准生成焓 | 第22-23页 |
| ·生物柴油热力学性质的估算 | 第23-35页 |
| ·生物柴油的临界特性 | 第23-27页 |
| ·气化潜热 | 第27页 |
| ·饱和蒸汽压 | 第27-28页 |
| ·液体粘度 | 第28-30页 |
| ·表面张力 | 第30-31页 |
| ·导热系数 | 第31-32页 |
| ·标准生成焓和焓值 | 第32-35页 |
| ·生物柴油的密度 | 第35页 |
| ·三种燃料物性的比较 | 第35-37页 |
| ·互溶性研究 | 第37-39页 |
| ·溶解度理论 | 第37-38页 |
| ·二甲醚/生物柴油互溶性分析 | 第38-39页 |
| ·二甲醚/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物性估算 | 第39-43页 |
| ·混合燃料的临界特性 | 第39页 |
| ·混合燃料的气化潜热和饱和蒸汽压 | 第39-40页 |
| ·混合燃料的粘度 | 第40页 |
| ·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 | 第40-41页 |
| ·混合燃料的导热系数 | 第41-42页 |
| ·混合燃料的0K生成焓和焓值 | 第42页 |
| ·混合燃料密度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3 缸内燃烧过程多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51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44-46页 |
| ·燃烧多维模型 | 第46-47页 |
| ·数值方法和边界条件 | 第47-50页 |
| ·数值方法 | 第47-49页 |
| ·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 ·初始条件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KIVA-3V程序介绍和运行前准备 | 第51-61页 |
| ·KIVA-3V的求解过程 | 第51-52页 |
| ·KIVA-3V的实际操作过程 | 第52-54页 |
| ·运行前准备 | 第54-60页 |
| ·燃料库的扩充 | 第54页 |
| ·计算网格的生成 | 第54-56页 |
| ·本文所用发动机模型 | 第56-57页 |
| ·主程序输入数据准备 | 第57-60页 |
| ·输出文件及后处理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1-77页 |
| ·二甲醚、柴油和生物柴油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 ·缸内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 | 第61-62页 |
| ·NO和CO的生成 | 第62-64页 |
| ·燃油喷射 | 第64-65页 |
| ·燃烧室形状对生物柴油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65-72页 |
| ·缸内流场 | 第65-69页 |
| ·缸内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 | 第69-70页 |
| ·NO和CO的生成 | 第70-72页 |
| ·生物柴油中添加不同比例二甲醚时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 ·缸内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 | 第72页 |
| ·缸内温度场 | 第72-74页 |
| ·NO和CO生成 | 第74-75页 |
| ·燃油喷射 | 第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7-8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 ·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附录A | 第83-85页 |
| 附录B | 第85-9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