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VS的北京地区侧柏单木模型优化及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种类 | 第11-18页 |
·全林分模型 | 第11-13页 |
·林径级模型 | 第13-15页 |
·单木模型 | 第15-18页 |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注重机理化模型、混合型模型的研究 | 第18页 |
·注重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研究 | 第18页 |
·注重林分可视化的研究 | 第18-19页 |
·注重模型系统的研究 | 第19页 |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要适合多方位的应用 | 第19-20页 |
2 研究地概况 | 第20-23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0页 |
·气候条件 | 第20页 |
·土壤条件 | 第20-21页 |
·森林资源概况 | 第21页 |
·侧柏分布的总体情况 | 第21-2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3-31页 |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样地调查方法 | 第23-26页 |
·固定复位样地数据 | 第23-24页 |
·二类清查数据 | 第24页 |
·临时样地调查数据 | 第24-25页 |
·解析木数据 | 第25-2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31页 |
·数据分析软件 | 第26页 |
·立地指数表编表资料 | 第26-27页 |
·树皮调整因子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模型变量的筛选与剔除 | 第28-30页 |
·模型精度检验方法 | 第30页 |
·模型嵌入方法 | 第30-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48页 |
·侧柏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 第31-35页 |
·资料整理 | 第31-32页 |
·导向曲线的选取 | 第32-33页 |
·标准年龄的确定 | 第33页 |
·指数级距的确定 | 第33页 |
·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 第33-34页 |
·立地指数表的检验 | 第34-35页 |
·侧柏树皮调整因子的计算 | 第35-38页 |
·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的关系 | 第36页 |
·树皮厚度 | 第36页 |
·树木带皮与去皮断面积比 | 第36-37页 |
·树皮生长量 | 第37页 |
·树皮调整因子 | 第37-38页 |
·侧柏单木生长模型的优化 | 第38-47页 |
·优化直径生长量模型拟合结果 | 第38-41页 |
·优化树高生长量模型拟合结果 | 第41-44页 |
·优化材积计算模型拟合结果 | 第44-45页 |
·模型精度检验 | 第45-46页 |
·与原生长模型的比较 | 第46-47页 |
·模型嵌入FVS | 第47-48页 |
5 侧柏的自然生长与抚育可视化预测 | 第48-63页 |
·侧柏典型林分的自然生长可视化预测 | 第48-53页 |
·FVS 中的疏伐关键字解析 | 第53-57页 |
·对某侧柏林分不同疏伐强度的可视化预测 | 第57-6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