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研究缘起第10-17页
     ·文本与声音第10-13页
     ·话语与对话性第13-15页
     ·产品与过程第15-16页
     ·媒介研究话语转向与话语分析第16-17页
   ·研究综述第17-24页
     ·对话哲学第17-20页
     ·对话诗学第20-21页
     ·对话自我第21-22页
     ·对话教学第22-24页
   ·研究框架第24-27页
     ·研究目标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5页
     ·论文结构第25-27页
第2章 对话性的理论基础第27-62页
   ·对话的渊源及流变第27-40页
     ·苏格拉底对话第27-29页
     ·布伯的对话关系本体论第29-32页
     ·巴赫金的对话性第32-35页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第35-40页
   ·对话的边界第40-49页
     ·对话主义与对话性第40-42页
     ·对话与潜对话第42-43页
     ·独白与对话第43-45页
     ·单声与多声第45-46页
     ·双声与复调第46-48页
     ·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第48-49页
   ·对话的认知基础第49-53页
     ·心理机能第49-52页
     ·统觉背景第52-53页
   ·对话的交流传播第53-60页
     ·传播的对话本质特征第53-54页
     ·对话交流的传播模式第54-57页
     ·对话交流的策略共性第57-59页
     ·对话交流的传播原则第59-60页
   ·小结第60-62页
第3章 新闻话语对话性的关系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第62-101页
   ·话语的主体性第62-69页
     ·超视与外位性第63-64页
     ·言说主体第64-66页
     ·主体间性第66-69页
   ·对话交际的关系主体第69-78页
     ·对话行为主体第69-71页
     ·叙事文本的对话交流层次第71-72页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第72-78页
   ·新闻话语的叙事主体第78-89页
     ·作为叙述者的记者主体第79-84页
     ·作为叙述者的人物主体第84-87页
     ·独白叙事主体声音的消解第87-89页
   ·主体身份建构的新闻话语同位结构第89-98页
     ·NP_1+NP_2同位结构类型第89-94页
     ·NP_1+NP_2同位结构的语义关系第94-95页
     ·NP_1+NP_2同位结构的话语功能第95-98页
   ·小结第98-101页
第4章 新闻话语对话性的声音融合:归属与意向第101-128页
   ·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资源归属第101-106页
     ·人物声音第102-103页
     ·机构声音第103-105页
     ·文本声音第105-106页
   ·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指称意向第106-113页
     ·强式指称意向第106-108页
     ·弱式指称意向第108-110页
     ·非指称意向第110-113页
   ·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资源语用意向策略第113-117页
     ·人物声音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第113-114页
     ·机构声音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第114-115页
     ·权威人士声音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第115-116页
     ·指称资源的语用意向策略第116-117页
   ·转述话语声音融合的意向行为机制第117-126页
     ·意向行为的真诚性索引机制第119-121页
     ·转述言语行为动词的施为机制第121-124页
     ·意识形态的意义操纵机制第124-126页
   ·小结第126-128页
第5章 新闻话语对话性的双声建构:修辞与潜势第128-149页
   ·双声对话第128-133页
     ·意义潜势第128-129页
     ·双声对话的本质内涵第129-131页
     ·双声对话的表现特征第131-132页
     ·新闻话语的双声对话意义潜势第132-133页
   ·新闻话语的内在对话双声构式第133-135页
     ·自我互动的双声构式(S_1-S_1~')第133-135页
     ·内心对话的双声构式(S_2-S_2~')第135页
   ·新闻社论话语的修辞疑问潜对话构式第135-147页
     ·修辞疑问的句式类型第136-139页
     ·修辞疑问的句法特点第139-140页
     ·修辞疑问的语义语境条件第140-142页
     ·修辞疑问的暗辩与潜对话功能第142-147页
   ·小结第147-149页
第6章 新闻话语对话性的互文多声:介入与磋商第149-184页
   ·互文报道和对话互动第149-154页
     ·冰山理论与互文空隙第149-151页
     ·互文链与证实效应第151-152页
     ·文本张力与新闻框架第152-154页
   ·社会多声与对话介入第154-162页
     ·社会多声第155-157页
     ·对话收缩第157-159页
     ·对话扩展第159-161页
     ·新闻语篇的对话介入策略第161-162页
   ·新闻标题的话语互文对话第162-169页
     ·垂直互文性表现特征第164-166页
     ·水平互文性表现特征第166-167页
     ·互文认知机制第167-169页
   ·新闻语篇的互文中介多声对话第169-176页
     ·互文中介的概念含义第169-170页
     ·互文链意义的中介性转换第170-173页
     ·机构话语重建的互文中介关系第173-176页
   ·新闻话语的互文意义生成与社会意识形态第176-182页
     ·互文性的社会构建条件第176-177页
     ·互文多声与意识形态第177-182页
   ·小结第182-184页
第7章 结论第184-188页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184-186页
   ·研究尚存的局限与不足第186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第186-188页
附录A 同位结构定量分析语料第188-190页
附录B 声音融合资源定量分析语料第190-193页
附录C 对话介入策略资源定量分析语料第193-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14页
致谢第214-21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幅图像中地物目标几何量测研究
下一篇: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