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符号及其共享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地图符号学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符号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符号管理与共享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符号表达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三维符号研究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论文组织 | 第29-31页 |
第2章 三维符号 | 第31-47页 |
·符号发展现状 | 第31-34页 |
·地理信息可视化 | 第34-37页 |
·地图可视化 | 第35-36页 |
·GIS可视化 | 第36页 |
·三维可视化 | 第36-37页 |
·三维符号基础 | 第37-40页 |
·三维符号定义 | 第37-38页 |
·三维符号分类 | 第38-40页 |
·符号与地理数据 | 第40-45页 |
·从定义方面对比 | 第40-41页 |
·从结构方面对比 | 第41-45页 |
·三维模型与三维符号 | 第45-46页 |
·从定义方面对比 | 第45页 |
·从结构方面对比 | 第45页 |
·从功能方面对比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三维符号视觉变量 | 第47-59页 |
·现有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分析 | 第47-52页 |
·基本视觉变量 | 第47-49页 |
·动态视觉变量 | 第49-51页 |
·深度视觉变量 | 第51-52页 |
·三维符号视觉变量 | 第52-58页 |
·三维符号基本视觉变量 | 第52-55页 |
·三维符号视觉变量影响因素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三维符号数据模型 | 第59-85页 |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分析 | 第59-61页 |
·边界表示模型 | 第59-60页 |
·CSG模型 | 第60-61页 |
·点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61-68页 |
·点状符号数据模型分析 | 第61-64页 |
·基于路径的点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64-68页 |
·线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68-76页 |
·线状符号数据模型分析 | 第68-72页 |
·基于路径的线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72-76页 |
·面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76-81页 |
·面状符号数据模型分析 | 第76-79页 |
·基于路径的面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79-81页 |
·体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81-83页 |
·体状符号数据模型分析 | 第82页 |
·基于路径的体状符号数据模型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三维符号共享 | 第85-109页 |
·符号共享分析 | 第85-86页 |
·二维符号共享分析 | 第85-86页 |
·三维符号共享分析 | 第86页 |
·三维符号共享框架 | 第86-88页 |
·三维符号共享方法 | 第88-107页 |
·三维符号数据共享 | 第88-105页 |
·三维符号渲染功能共享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6章 三维符号共享与表达实例 | 第109-123页 |
·三维符号共享 | 第109-118页 |
·3DS三维模型同化实例 | 第109-110页 |
·KML三维模型同化实例 | 第110-111页 |
·COLLADA三维模型同化实例 | 第111页 |
·ArcGIS三维符号同化实例 | 第111-118页 |
·三维符号表达 | 第118-121页 |
·三维符号化框架 | 第118-119页 |
·三维符号化实例 | 第11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研究结论与成果 | 第12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0页 |
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