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新闻自由 | 第11-21页 |
一、新闻自由的宪法语境 | 第11-17页 |
(一) 新闻自由的历史 | 第11-12页 |
(二)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价值 | 第12-15页 |
(三) 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新闻自由观的理论追溯 | 第17-18页 |
(一) 自由主义理论 | 第17页 |
(二) 社会责任理论 | 第17-18页 |
三、新闻自由的合理限制 | 第18-21页 |
(一) 社会和国家的公共利益的界限 | 第19页 |
(二) 公民或法人利益的界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名誉权的法理分析 | 第21-25页 |
一、名誉权内涵与价值 | 第21-22页 |
(一) 名誉及名誉权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 名誉权的价值 | 第22页 |
二、名誉权的法律保障 | 第22-23页 |
三、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自由与限制的交锋——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 | 第25-37页 |
一、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的现状考察 | 第25-26页 |
二、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冲突原因的法理学分析 | 第26-29页 |
(一) 价值原因 | 第26页 |
(二) 社会原因 | 第26-28页 |
(三) 法律原因 | 第28-29页 |
三、新闻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法律构成 | 第29-33页 |
(一) 新闻媒体实施了诽谤、侮辱的侵害行为 | 第29-31页 |
(二) 新闻媒体侵害对象的特定性 | 第31页 |
(三) 新闻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 | 第31-33页 |
(四) 新闻媒体的主观过错 | 第33页 |
四、新闻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 | 第33-37页 |
(一) 新闻报道的内容基本真实 | 第34页 |
(二) 公开的权威消息来源 | 第34-35页 |
(三) 当事人的同意 | 第35页 |
(四) 客观公正的评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平衡 | 第37-53页 |
一、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37-41页 |
(一) 利益衡量理论 | 第37-38页 |
(二) 权力制约理论 | 第38-40页 |
(三) 协商对话理论 | 第40-41页 |
二、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平衡的比较法考察 | 第41-44页 |
(一) 美国 | 第41-42页 |
(二) 英国 | 第42页 |
(三) 德国 | 第42-43页 |
(四) 日本 | 第43-44页 |
三、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平衡的基本原则 | 第44-47页 |
(一) 人权保护原则 | 第44页 |
(二) 公益优先原则 | 第44-45页 |
(三) 利益衡平原则 | 第45页 |
(四) 公正评论原则 | 第45页 |
(五) 司法倾向原则 | 第45-47页 |
四、新闻自由法治化的思考 | 第47-53页 |
(一) 立法建议 | 第47-49页 |
(二) 司法建议 | 第49-52页 |
(三) 强化新闻行业自律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