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 辣椒种植栽培现状 | 第12页 |
2 植物响应逆境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 | 第12-13页 |
·几种重要化学物质在植物抵抗逆境中的作用 | 第13-17页 |
·用于植物抗逆性改良的候选基因 | 第17-18页 |
3 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功能基因组学 | 第18-21页 |
·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 | 第21-24页 |
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辣椒响应若干胁迫的cDNA-AFLP分析 | 第25-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辣椒幼苗总RNA提取 | 第33页 |
·cDNA-AFLP双酶切组合的选用与PCR扩增条件优化 | 第33-34页 |
·cDNA-AFLP差异显示结果 | 第34-35页 |
·TDFs序列的测序与分析 | 第35页 |
·TDFs的表达和功能分类概况 | 第35-37页 |
·ABA和ET对辣椒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UV-B与疫霉处理下TDFs的分类 | 第38页 |
·UV-B、疫霉与激素产生类似影响TDFs的统计 | 第38-39页 |
·激素在辣椒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互作 | 第39-40页 |
·JA、JA+SA和SA对辣椒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0页 |
·在JA、JA+SA和SA影响下TDFs变化情况的聚类 | 第40-41页 |
·JA、SA、JA+SA调控类型的比较 | 第41-42页 |
·激素处理不同时间对TDFs的影响 | 第42页 |
·7种影响下TDF变化情况的聚类 | 第42-4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3-48页 |
·辣椒cDNA-AFLP表达谱分析试验的设计与执行 | 第43页 |
·辣椒cDNA-AFLP表达谱的展示 | 第43-48页 |
第三章 UV-B照射、疫霉侵染的辣椒幼苗消减文库的构建 | 第48-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6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mRNA质量检测 | 第56页 |
·RsaI酶切检测 | 第56页 |
·差减杂交及抑制PCR | 第56页 |
·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 | 第56页 |
·插入cDNA片段的PCR鉴定 | 第56-57页 |
·cDNA片段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对 | 第57-58页 |
·响应UV-B照射相关基因功能的分析 | 第58-59页 |
·响应疫霉侵染相关基因功能的分析 | 第59-61页 |
·响应SA+JA处理相关基因功能的分析 | 第61-6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2-64页 |
·影响抑制消减文库质量的重要因素 | 第62页 |
·辣椒响应UV-B照射、辣椒疫霉侵染的抑制消减文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辣椒幼苗cDNA文库的构建与若干候选基因的克隆 | 第64-9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76页 |
·试验材料 | 第64页 |
·试验方法 | 第64-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97页 |
·辣椒cDNA文库的构建 | 第76-79页 |
·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79-81页 |
·阳性cDNA克隆的测序与功能注释 | 第81-96页 |
·候选基因cDNA与候选基因TDFs的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96-9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97-99页 |
·辣椒cDNA文库构建与基因筛选 | 第97-98页 |
·辣椒响应逆境的几个候选基因 | 第98-99页 |
第五章 部分候选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99-11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2页 |
·试验材料 | 第99页 |
·试验方法 | 第99-10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11页 |
·内参基因及各候选基因荧光定量PCR条件优化 | 第102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102-103页 |
·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 第103-11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111-114页 |
·影响荧光定量PCR效果的重要因素 | 第111页 |
·各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111-114页 |
第六章 候选基因的转化载体构建与烟草转基因 | 第114-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4-123页 |
·试验材料 | 第114-1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15-1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3-127页 |
·候选基因加内外侧引物PCR反应的鉴定 | 第123-124页 |
·BP反应重组质粒pDONR207-X的鉴定 | 第124页 |
·LR反应重组质粒pMDC32-X的鉴定 | 第124-125页 |
·转化子的鉴定 | 第125页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125页 |
·外植体的处理 | 第125页 |
·遗传转化与植株再生 | 第125-126页 |
·PCR与RT-PCR检测 | 第126-12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127-129页 |
·Gateway技术的使用 | 第127页 |
·BP、LR重组质粒和转化子的鉴定问题 | 第127-128页 |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 | 第128-129页 |
总结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54页 |
附录 | 第154-212页 |
附录1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 第154-155页 |
附录2 主要仪器 | 第155页 |
附录3 主要试剂 | 第155-156页 |
附录4 试剂与缓冲液的配制 | 第156-158页 |
附录5 DNA Marker示意图 | 第158-159页 |
附录6 部分cDNA-AFLP实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 第159-161页 |
附录7 TDFs综合信息统计表 | 第161-178页 |
附录8 TDFs的NCBI登录信息 | 第178-180页 |
附录9 TDFs的功能分类信息 | 第180-183页 |
附录10 TDFs的表达类型聚类信息 | 第183-188页 |
附录11 抑制消减文库部分克隆序列表 | 第188-194页 |
附录12 抑制消减文库部分克隆功能注释表 | 第194-195页 |
附录13 抑制消减文库部分克隆功能分析ID信息表 | 第195-197页 |
附录14 抑制消减文库部分克隆的亚细胞定位、生物过程及分子功能注释 | 第197-206页 |
附录15 部分荧光定量实验图谱 | 第206-211页 |
附录16 质粒载体图谱 | 第211-212页 |
博士就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212-213页 |
致谢 | 第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