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章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15-25页 |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中小企业其他融资方式的概念 | 第16-17页 |
·直接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关系 | 第17-18页 |
·马克思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理论 | 第18-21页 |
·资本积累理论有关直接融资的阐述 | 第18-19页 |
·信用理论有关直接融资的阐述 | 第19-20页 |
·股份制理论有关直接融资的阐述 | 第20-21页 |
·西方学者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理论 | 第21-25页 |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 第21-22页 |
·啄食顺序理论 | 第22页 |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与障碍 | 第25-43页 |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概况 | 第25-27页 |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 第26-27页 |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环境 | 第27-30页 |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系列政策 | 第27-28页 |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有利条件 | 第28-30页 |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 | 第30-38页 |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取得的成就 | 第30-36页 |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障碍分析 | 第38-43页 |
·基于宏观层面的分析 | 第38-40页 |
·基于中观层面的分析 | 第40-41页 |
·基于微观层面的分析 | 第41-43页 |
第4章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经验的国际比较 | 第43-55页 |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经验 | 第43-47页 |
·美国经验 | 第43-45页 |
·日本经验 | 第45-47页 |
·新兴工业国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经验 | 第47-49页 |
·韩国经验 | 第47-48页 |
·以色列经验 | 第48-49页 |
·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经验 | 第49-51页 |
·马来西亚经验 | 第49-50页 |
·印度经验 | 第50-51页 |
·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 第51-55页 |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51页 |
·完整、适时的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保障 | 第51-52页 |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 | 第52页 |
·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52页 |
·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 第52-53页 |
·社会融资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补充 | 第53-55页 |
第5章 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55-65页 |
·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的宏观策议 | 第55-60页 |
·构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政府支持体系 | 第55-56页 |
·逐步推进资本市场多层次、开放式发展 | 第56-58页 |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 | 第58-59页 |
·健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社会支持体系 | 第59-60页 |
·积极地培育合格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 | 第60页 |
·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的中观策议 | 第60-61页 |
·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支持力度 | 第60页 |
·合理引导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 第60-61页 |
·促进地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第61页 |
·规范发展地区民间融资 | 第61页 |
·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的微观策议 | 第61-65页 |
·提高经营者素质,实施科学化管理 | 第61-62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治理结构 | 第62页 |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增加信息透明度 | 第62页 |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 第62-63页 |
·创新技术和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 | 第63页 |
·改变融资观念,强化直接融资意识 | 第63页 |
·走集群化道路,提升群体融资水平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