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野生浆果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花色苷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花色苷的结构及性质 | 第11-12页 |
| ·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 ·结构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 ·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页 |
| ·光照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页 |
| ·氧以及过氧化物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页 |
| ·酶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 ·辅色作用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其它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花色苷的生理活性功能 | 第15-18页 |
| ·抗氧化作用 | 第15-16页 |
| ·抗突变活性 | 第16页 |
| ·抗癌活性 | 第16页 |
| ·降低血清中脂肪含量的作用 | 第16-17页 |
|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第17页 |
| ·保护肝脏及改善肝功能 | 第17-18页 |
| ·抗菌抗病毒作用 | 第18页 |
| ·其它功能 | 第18页 |
| ·花色苷的提取与纯化 | 第18-21页 |
| ·花色苷的提取方法 | 第18-19页 |
| ·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9-20页 |
| ·花色苷的结构鉴定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 ·花色苷的提取 | 第21页 |
| ·花色苷的纯化 | 第21页 |
| ·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 | 第21-22页 |
| ·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2-23页 |
| 2 花色苷的提取 | 第23-37页 |
| ·材料及仪器 | 第2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仪器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 ·花色苷可见波段最大吸收峰的确定 | 第23页 |
| ·花色苷的测定 | 第23-24页 |
| ·原料的预处理 | 第24页 |
| ·花色苷的提取 | 第24-26页 |
| ·样品色价的测定 | 第26页 |
| ·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6-27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 ·花色苷可见波段最大吸收峰的确定 | 第27页 |
| ·乙醇提取法的试验结果 | 第27-32页 |
| ·超声波提取法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32-36页 |
| ·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纯化 | 第37-46页 |
| ·材料及仪器 | 第37-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 ·仪器 | 第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纯化工艺 | 第38页 |
|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38-40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40-41页 |
| ·大孔树脂的动力吸附曲线的确定 | 第41页 |
|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不同的解吸液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 ·解吸液的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上样液的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 ·上样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解吸液的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 ·饱和吸附量及色价的计算 | 第44页 |
| ·X-5大孔树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 | 第46-58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 ·材料 | 第46页 |
| ·仪器 | 第46-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 ·花色苷的测定 | 第47页 |
| ·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 | 第47-48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 ·温度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pH值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光照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金属离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 ·NaCl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蔗糖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柠檬酸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抗坏血酸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苯甲酸钠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8-6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58页 |
| ·材料 | 第58页 |
| ·仪器 | 第58页 |
| ·试验方法 | 第58-61页 |
|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58-59页 |
| ·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测定 | 第59页 |
| ·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59页 |
| ·抑制 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59-60页 |
| ·抗脂质体过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60-61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61页 |
| ·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61-62页 |
| ·抑制超氧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62-63页 |
| ·抑制 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63-64页 |
| ·抗脂质体过氧化能力测定的结果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