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医药分开机制的探索 | 第11-58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第13-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六、资料来源 | 第15页 |
七、研究步骤 | 第15-16页 |
八、抽样方法 | 第16-17页 |
九、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8-45页 |
一、武汉市开展医药分开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二、药品价格情况 | 第20-21页 |
(一) 常用药品价格比较 | 第20-21页 |
(二) 常用药品销量情况 | 第21页 |
三、门诊费用与门诊量情况 | 第21-22页 |
四、实行医药分开前后中心人员收入情况 | 第22-23页 |
五、参与医药分开的合作药商的盈利情况 | 第23-24页 |
六、医药分开的运行机制 | 第24-26页 |
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医药分开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31页 |
(一)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过程 | 第26-27页 |
(二) 医药分开改革的利益相关集团及其利益影响 | 第27-29页 |
(三)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医药分开改革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八、医药分开改革的SWOT 分析 | 第31-35页 |
(一) 优势 | 第31-32页 |
(二) 劣势 | 第32-33页 |
(三) 机会 | 第33-34页 |
(四) 威胁 | 第34-35页 |
九、典型案例分析 | 第35-45页 |
(一) 武汉市江汉区医药分开改革的探索 | 第35-40页 |
1、医药分开前后中心盈亏状况 | 第35-37页 |
2、中心门诊量变化情况 | 第37-39页 |
3、职工工资情况 | 第39页 |
4、药价情况 | 第39-40页 |
(二) 江汉区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分开改革的探索 | 第40-45页 |
1、改革的历史与进展 | 第40-41页 |
2、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41-4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建议 | 第45-55页 |
一、改革的成效与意义 | 第45-47页 |
(一) 药品价格与平均处方费用显著降低 | 第45页 |
(二) 中心门诊量、收入与职工工资有所增加 | 第45-46页 |
(三) 药商能够获得相应的利润 | 第46页 |
(四) 有利于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切断医药之间的经济利益链条 | 第46-47页 |
(五) 吸引了民营资本参与基层医疗服务,探索了民营资本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思路 | 第47页 |
(六)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扩大了就业 | 第47页 |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2页 |
(一) 对医药分开改革的认识不一致 | 第48页 |
(二) 体制碰撞造成医药双方的合作难度增大 | 第48-49页 |
(三) “北湖模式”的局限性使其难以在全市推广 | 第49页 |
(四) 中心的补偿机制过于单一 | 第49-50页 |
(五) 药店的定性增加其运行成本 | 第50页 |
(六) 医药双方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第50页 |
(七) 对参与改革的药店的药价的监管有待加强 | 第50-51页 |
(八) 药商的地位有待提高,利益有待维护 | 第51页 |
(九) 相关法规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规范 | 第51-52页 |
三、医药分开改革坚持的原则 | 第52页 |
四、建议 | 第52-55页 |
(一) 转变观念,提高对医药分开改革的认识 | 第52-53页 |
(二) 完善相关法规,优化外部环境 | 第53页 |
(三) 进一步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分开”的多种模式 | 第53-54页 |
(四) 政府应考虑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 第54页 |
(五) 政府应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 | 第54页 |
(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药公司必须提高其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综述 医药分业的历史与进展 | 第58-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73-74页 |
附录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医药分开)医药分开改革调查表 | 第74-78页 |
附录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实行医药分开)常用药物调查表 | 第78-81页 |
附录四 常用药物价格调查表(社会药店) | 第81-83页 |
附录五 合作药房负责人访谈提纲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