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儿童道德共识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关键概念第12页
    1.4 研究问题第12页
    1.5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5.1 理论意义第13页
        1.5.2 实践意义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相关概念厘清第14-16页
    2.2 道德共识的主要研究维度第16-20页
        2.2.1 关于道德共识的可能性第16-17页
        2.2.2 关于道德共识的特征第17-18页
        2.2.3 关于道德共识的困境第18页
        2.2.4 关于道德共识的构建第18-19页
        2.2.5 道德共识研究的其他问题第19-20页
        2.2.6 小结第20页
    2.3 儿童道德共识的现状、问题、归因与应对第20-23页
        2.3.1 关于儿童道德共识现状第21页
        2.3.2 关于儿童道德共识困境归因第21-22页
        2.3.3 关于应对儿童道德共识困境的策略第22-23页
        2.3.4 关于儿童道德共识研究视角与方法第23页
    2.4 新媒体对儿童道德共识形成的影响研究第23-25页
    2.5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6-30页
    3.1 研究问题第26页
    3.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3.3 研究方法第27-28页
        3.3.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7页
        3.3.2 资料收集方法第27-28页
    3.4 研究伦理第28页
    3.5 研究反思第28-30页
第4章 新媒体背景下儿童道德共识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第30-44页
    4.1 儿童道德共识量表的编制第30-39页
        4.1.1 量表构念第30-31页
        4.1.2 项目的收集与筛选第31-32页
        4.1.3 预测被试和测试过程第32-33页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3-37页
        4.1.5 研究讨论与结论第37-39页
    4.2 儿童新媒体接触情况问卷编制第39-41页
        4.2.1 理论基础第39-40页
        4.2.2 问卷结构第40-41页
        4.2.3 项目修改及预测第41页
    4.3 正式问卷施测过程第41-44页
        4.3.1 施测方法及对象第41-43页
        4.3.2 施测过程第43-44页
第5章 儿童接触新媒体的情况第44-53页
    5.1 儿童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第44-47页
        5.1.1 儿童对新媒体的使用偏好第44-46页
        5.1.2 儿童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第46-47页
    5.2 儿童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及影响第47-49页
    5.3 父母对儿童使用新媒体的态度第49-51页
    5.4 小结第51-53页
第6章 儿童道德共识的基本现状第53-58页
    6.1 新媒体背景下儿童道德共识的主要内容第53-54页
    6.2 新媒体背景下儿童道德共识现状总体得分及差异分析第54-57页
        6.2.1 总体得分结果第54页
        6.2.2 不同性别儿童道德共识水平的差异分析第54-55页
        6.2.3 不同学段儿童道德共识水平的差异分析第55页
        6.2.4 不同家庭结构儿童道德共识水平的差异分析第55-56页
        6.2.5 不同学业成绩儿童道德共识水平的差异分析第56-57页
    6.3 小结第57-58页
第7章 新媒体与儿童道德共识水平的相关性第58-70页
    7.1 不同隔绝网络的时间儿童道德共识水平的差异分析第58-59页
    7.2 儿童道德共识在处理网络热点事件方式上的差异分析第59-60页
    7.3 儿童道德共识水平在使用新媒体时长上的差异分析第60-66页
    7.4 儿童道德共识在父母对其使用新媒体态度上的差异分析第66-68页
    7.5 儿童道德共识在其对新媒体的态度上的差异分析第68-69页
    7.6 小结第69-70页
第8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70-81页
    8.1 研究结论第70页
    8.2 讨论第70-77页
        8.2.1 新媒体背景下儿童面临新的道德环境第70-71页
        8.2.2 儿童道德共识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与成因第71-74页
        8.2.3 儿童道德共识与成人对儿童道德的期待的对比第74-75页
        8.2.4 新媒体传播与儿童道德共识之间的作用机制第75-76页
        8.2.5 新时代儿童道德共识的构建第76页
        8.2.6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76-77页
    8.3 教育学建议第77-81页
        8.3.1 关注儿童媒介素养:开发整合性的媒介素养课程第77-78页
        8.3.2 重新认识“儿童”:儿童作为道德的主体第78-79页
        8.3.3 重建儿童德育课程:基于儿童道德共识的视角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附录第87-91页
致谢第91-9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作)及科研情况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障碍物对甲烷—煤粉爆炸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地方史资源为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南昌万寿宫史料的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