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光谱辨识的原理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辐射传感系统的数学描述 | 第11-14页 |
| ·辐射的发射 | 第11-12页 |
| ·传输介质的吸收 | 第12-13页 |
| ·光学成像的描述 | 第13页 |
| ·光电转换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综述与本文主要研究问题 | 第14-19页 |
| ·辨识系统的分类 | 第14页 |
| ·辨识效果的比较 | 第14-16页 |
| ·颜色视觉的数学机制 | 第16-17页 |
| ·辐射光谱辨识理论对色度学的阐释 | 第17-19页 |
| ·色觉缺陷的定量分析 | 第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一元辨识系统的辐射光谱辨识方法 | 第21-31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信噪对比度M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 ·空间方位因子 | 第22页 |
| ·光电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特性 | 第22页 |
| ·成像物体的光谱辐射特性 | 第22-24页 |
| ·增强信噪比M的方案 | 第24-28页 |
| ·理论证明 | 第24-27页 |
| ·技术实现及辨识效果 | 第27-28页 |
|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CCD像感元件的信号饱和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多元辨识系统的辐射光谱辨识研究 | 第31-53页 |
| ·辐射光谱类型及其辨识目的 | 第31-32页 |
| ·辐射光谱辨识的技术方案 | 第32-46页 |
| ·单色辐射辨识 | 第32-38页 |
| ·线性辐射辨识 | 第38-40页 |
| ·单色辐射与线性连续辐射综合辨识 | 第40-46页 |
| ·生物形式的辐射光谱辨识系统:正常人眼 | 第46-50页 |
| ·人眼的生理结构 | 第46-47页 |
| ·作为三元辨识系统的正常人眼 | 第47-49页 |
| ·颜色:生物形式的辐射光谱辨识坐标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 第四章 色度学的理论基础与最优辐射光谱辨识体系 | 第53-79页 |
| ·颜色匹配 | 第53-56页 |
| ·颜色匹配实验 | 第53-54页 |
| ·颜色匹配方程 | 第54-55页 |
| ·三刺激值和色品图 | 第55-56页 |
|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实验建立过程 | 第56-63页 |
| ·CIE 1931RGB系统 | 第57-60页 |
| ·1931 CIE-XYZ系统 | 第60-63页 |
|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的理论推导 | 第63-72页 |
| ·人眼视锥细胞光谱敏感函数与三刺激值函数的关系 | 第63-69页 |
| ·CIE1931RGB三刺激值曲线的理论推导 | 第69页 |
| ·选用峰值波长作三基色波长 | 第69-72页 |
| ·得到负值曲线的原因 | 第72页 |
| ·虚拟锥细胞光谱敏感函数 | 第72-75页 |
| ·最优光谱敏感函数:分段线性函数形式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色觉的新假说与色域的定量表达 | 第79-105页 |
| ·色觉缺陷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 第79-81页 |
| ·正常三色觉 | 第79页 |
| ·异常三色觉 | 第79-80页 |
| ·二色觉 | 第80-81页 |
| ·单色觉(全色盲) | 第81页 |
| ·已有颜色视觉理论及其对色盲的解释 | 第81-87页 |
| ·杨-亥姆霍兹的三色学说 | 第81-83页 |
| ·赫林(Hering)的对立颜色学说 | 第83-85页 |
| ·阶段学说 | 第85-86页 |
| ·色觉进化学说 | 第86页 |
| ·各种颜色学说与色觉现象的对应关系 | 第86-87页 |
| ·基于辐射辨识理论和进化学况的颜色视觉新假说 | 第87-103页 |
| ·依据 | 第87-88页 |
| ·分化路径 | 第88-89页 |
| ·以M型锥细胞为视觉干细胞的演化 | 第89-94页 |
| ·以S型锥细胞为视觉干细胞的演化 | 第94-98页 |
| ·以L型锥细胞为视觉干细胞的演化 | 第98-102页 |
| ·色域演化图的分析 | 第102-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5-107页 |
| ·结论 | 第105页 |
| ·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 ·不足之处 | 第106-107页 |
| 附录A 彩色色度图的生成 | 第107-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 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