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托管业务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1-22页 |
·第三方独立托管制度机理与其制度价值 | 第11页 |
·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托管业与托管人 | 第11-12页 |
·中国托管业发展的历史分期 | 第12-15页 |
·第一阶段 | 第12-13页 |
·第二阶段 | 第13-14页 |
·第三阶段 | 第14页 |
·第四阶段 | 第14-15页 |
·中国新兴托管业务的市场形成与托管制度的价值发现 | 第15-16页 |
·国内托管行业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 | 第16-17页 |
·业务模式 | 第16页 |
·盈利模式 | 第16-17页 |
·中国托管业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7-18页 |
·中国托管业的产品与品牌 | 第18-19页 |
·中国托管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 第19-21页 |
·战略与策略 | 第19-20页 |
·竞争与价格 | 第20-21页 |
·监管与保护 | 第21页 |
·中国托管业的未来走向 | 第21-22页 |
2 技术系统在中国托管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 第22-25页 |
·托管业务的开展离不开技术系统的支持 | 第23页 |
·托管业务技术系统是托管业务发展战略要求 | 第23-24页 |
·托管业务技术系统推动托管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 第24页 |
·托管业技术系统知识产权保护是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 第24-25页 |
3 托管业务系统现状 | 第25-29页 |
·托管业务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25-28页 |
·基金托管人的职责 | 第25页 |
·基金托管业务的主要流程 | 第25-26页 |
·现有托管业务系统主要功能 | 第26-28页 |
·托管业务系统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系统设计过于复杂,按产品化分导致相同功能重复 | 第28页 |
·模式单一,受开发商制约较大 | 第28页 |
·数据处理过于分散,系统之间的接口不规范 | 第28页 |
·系统安全及安全管理比较薄弱 | 第28-29页 |
4 未来技术系统发展战略应遵循原则及发展目标 | 第29-30页 |
·服从和服务于业务的发展原则 | 第29页 |
·统一领导,长远规划原则 | 第29页 |
·信息共享原则 | 第29-30页 |
·托管业务系统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 第30页 |
·资产托管业务数据大集中 | 第30页 |
·统一的托管业务平台 | 第30页 |
5 未来托管业务系统发展战略基本要求 | 第30-32页 |
·系统集中、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分散操作 | 第30-31页 |
·自动化性 | 第31页 |
·良好、公开的接口 | 第31页 |
·数据共享性 | 第31页 |
·可学习性 | 第31页 |
·自适应性 | 第31-32页 |
·统一的界面 | 第32页 |
·集成化 | 第32页 |
6 未来托管业务系统发展建设基本方案 | 第32-38页 |
·新业务系统概述 | 第33页 |
·前置处理系统主要模块组成 | 第33-34页 |
·数据导入 | 第33页 |
·数据导出 | 第33页 |
·数据监控 | 第33-34页 |
·数据核对及其它 | 第34页 |
·后台业务系统功能说明 | 第34-36页 |
·集合理财委托资产 | 第34页 |
·信托资产 | 第34-35页 |
·年金资产 | 第35页 |
·保险资产 | 第35-36页 |
·社保资产 | 第36页 |
·重构系统业务处理流程 | 第36-38页 |
·系统流程 | 第36页 |
·资金清算 | 第36-37页 |
·估值核算 | 第37-38页 |
7 结论 | 第38-41页 |
·IT 建设规划必须与业务本身特点相结合 | 第39页 |
·以数据为中心,通过数据来整合应用 | 第39-40页 |
·IT 建设须要与应用人员的实际能力相适应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4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