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4页 |
第2章 股东表决权概述 | 第14-18页 |
·股东表决权的性质 | 第14-15页 |
·股东表决权为共益权 | 第14页 |
·股东表决权为财产权 | 第14-15页 |
·表决权为单独股东权 | 第15页 |
·股东表决权的价值和作用 | 第15-16页 |
·股东表决权对公司、股东的价值 | 第15-16页 |
·股东表决权是公司所有与公司控制的连接点 | 第16页 |
·表决权的行使方式 | 第16-18页 |
·表决权的亲自行使 | 第16页 |
·表决权的委托代理行使 | 第16-18页 |
第3章 表决权委托制度之基础法律理论 | 第18-28页 |
·委托法律关系的一般理论及其对股东表决权委托制度的影响 | 第18-21页 |
·委托合同的概念 | 第18页 |
·委托合同的特征 | 第18-19页 |
·委托合同的效力 | 第19-21页 |
·代理理论及其对股东表决权委托制度的影响 | 第21-23页 |
·大陆法系对代理制度的规定 | 第21-22页 |
·英美法系对代理制度的规定 | 第22-23页 |
·信托理论及其对股东表决权委托制度的影响 | 第23-28页 |
·英美法系对信托制度的规定 | 第23-26页 |
·大陆法系对信托制度的引入 | 第26-28页 |
第4章 表决权代理 | 第28-34页 |
·表决权代理的概念和功能 | 第28页 |
·表决权代理的立法模式 | 第28-29页 |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表决权代理 | 第29-32页 |
·代理人的资格 | 第29页 |
·代理人的人数 | 第29页 |
·代理权的授予 | 第29-31页 |
·代理权的撤回 | 第31-32页 |
·代理人的辞任权利 | 第32页 |
·代理人的违约责任 | 第32页 |
·我国对表决权代理的法律规定 | 第32-34页 |
第5章 委托书征集 | 第34-48页 |
·委托书征集的概念 | 第34页 |
·委托书征集的种类 | 第34-35页 |
·委托书征集制度的功能 | 第35-36页 |
·委托书征集人的主体资格 | 第36-38页 |
·委托书征集行为的界定 | 第38-39页 |
·股东委托书授权的范围 | 第39-40页 |
·委托书征集的信息披露 | 第40-43页 |
·代理权征集说明书 | 第41-42页 |
·授权委托书 | 第42页 |
·征集人的备案义务 | 第42-43页 |
·委托书授权的可撤销性 | 第43-44页 |
·禁止委托书的有偿征集 | 第44-45页 |
·代理权征集中的民事责任 | 第45-48页 |
·代理权征集人的违约责任 | 第45-46页 |
·违反信息披露的责任 | 第46-48页 |
第6章 表决权信托 | 第48-59页 |
·表决权信托的概念 | 第48页 |
·表决权信托的法律特征 | 第48-50页 |
·表决权信托符合信托的构造 | 第48-49页 |
·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权发生转移 | 第49页 |
·信托机构能够独立行使表决权 | 第49-50页 |
·信托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第50页 |
·表决权信托与表决权代理的区别 | 第50-51页 |
·两者的构造不同,表决权的存在形式不同 | 第50页 |
·表决权的独立性不同 | 第50-51页 |
·两者存在的时间长度不同 | 第51页 |
·两者的权利或利益的归属不同 | 第51页 |
·表决权信托的功能 | 第51-54页 |
·股东利益的平衡器 | 第51-52页 |
·债权人利益的担保 | 第52-53页 |
·控制权的保有 | 第53页 |
·决策效率的提高 | 第53-54页 |
·表决权信托的成立与生效 | 第54-56页 |
·采取书面形式 | 第54页 |
·合同期限的规定 | 第54-55页 |
·登记与公示 | 第55-56页 |
·信托目的必须合法 | 第56页 |
·表决权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 第56-59页 |
·表决权信托证书持有人的权利、义务 | 第56-58页 |
·表决权受托人的权利义务 | 第58-59页 |
第7章 对我国表决权委托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59-62页 |
·我国有关代理权征集的立法实践及对立法的建议 | 第59-60页 |
·我国有关表决权信托的立法建议 | 第60-62页 |
第8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