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中央银行法律地位概论 | 第9-20页 |
| (一) 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研究 | 第9-14页 |
| 1、中央银行与最高立法机构的关系 | 第9-10页 |
| 2、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 第10-13页 |
| 3、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 第13-14页 |
| (二) 各国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比较研究 | 第14-17页 |
| 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 第14-15页 |
| 2、日本银行 | 第15-16页 |
| 3、欧洲中央银行 | 第16-17页 |
| (三) 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地位的现状分析 | 第17-20页 |
| 1、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现状 | 第17-18页 |
| 2、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化进程 | 第18-19页 |
| 3、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地位的评价 | 第19-20页 |
| 二、中央银行的透明度要求 | 第20-27页 |
| (一) 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的内部动力 | 第21-23页 |
| 1、增强透明度可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 第21-22页 |
| 2、增强透明度有利于监督内部人员审慎履行职责 | 第22-23页 |
| (二) 加强中央银行透明度的外部表现 | 第23-25页 |
| 1、加强透明度的手段多样化 | 第23-24页 |
| 2、透明度的内容更加丰富 | 第24-25页 |
| (三) 中国人民银行透明程度的不足 | 第25-27页 |
| 1、传统行政系统的封闭性 | 第25-26页 |
| 2、立法相对滞后性 | 第26页 |
| 3、公民知情权的被动性 | 第26页 |
| 4、信息服务职能的不完善 | 第26-27页 |
| 三、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 | 第27-37页 |
| (一) 关于金融监管职能与宏观调控职能分离的争议 | 第27-31页 |
| 1、赞成分离的观点 | 第27-28页 |
| 2、反对分离的观点 | 第28-29页 |
| 3、对是否分离监管职能的评论 | 第29-31页 |
| (二)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与宏观调控职能分离实例研究与分析 | 第31-33页 |
| 1、英国金融服务局(FSA)的成立 | 第31-32页 |
| 2、韩国金融监管委员会(FSC)的成立 | 第32-33页 |
| (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与宏观调控职能分离的现状 | 第33-37页 |
| 1、中国人民银行职能分离的历史进程 | 第33-34页 |
| 2、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职能分工现状 | 第34-36页 |
| 3、对中国人民银行职能分离的评价 | 第36-37页 |
| 四、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定位的设想与建议 | 第37-43页 |
| (一) 增强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 第37-39页 |
| 1、从立法上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务院的隶属关系 | 第37-38页 |
| 2、合理设置内部最高权利机构 | 第38-39页 |
| (二) 提高中国人民银行披露公共信息的透明度 | 第39-40页 |
| 1、把信息披露作为人民银行完成职责的内在要求 | 第39页 |
| 2、丰富提高透明度的手段 | 第39-40页 |
| (三) 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 | 第40-43页 |
| 1、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 | 第41页 |
| 2、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 第41页 |
| 3、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间的人员流动机制 | 第41-42页 |
| 4、建立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在执行手段上的协调机制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
| 详细内容摘要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