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正规化”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 | 第9-10页 |
·GDP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 第10-11页 |
·失业问题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4-22页 |
·国外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贫困就业理论 | 第14页 |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4-16页 |
·制度边缘理论 | 第16-17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17-20页 |
·国内理论综述 | 第20-22页 |
·理论部分 | 第20页 |
·实践部分:上海模式 | 第20-22页 |
3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与现状 | 第22-28页 |
·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过程 | 第22-23页 |
·非正规就业发展得到的启示 | 第23-25页 |
·非正规就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制度因素 | 第25-26页 |
·政策因素 | 第26-27页 |
·措施实施 | 第27-28页 |
4 非正规就业正规化内涵 | 第28-47页 |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 | 第28-29页 |
·非正规就业正规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 第29-42页 |
·制度安排 | 第29-35页 |
·《劳动法》 | 第29-33页 |
·《工会法》 | 第33-34页 |
·劳动监察立法 | 第34-35页 |
·政策扶持 | 第35-40页 |
·政府目标的转变 | 第35-36页 |
·非正规就业的平等地位 | 第36页 |
·非正规就业的扶持政策 | 第36-37页 |
·非正规就业的劳动保障政策 | 第37-40页 |
·措施的实施 | 第40-42页 |
·非正规就业正规化发展的内部运行 | 第42-47页 |
·建立诉求、对话机制 | 第42-45页 |
·通过工会、协会、组织建立诉求渠道 | 第42-45页 |
·通过政府、劳动监督部门建立对话机制 | 第45页 |
·制约侵害权益的机制 | 第45-47页 |
·劳动保障监察 | 第45页 |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 第45-47页 |
5 论文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