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含义和模式 | 第11-13页 |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模式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3-16页 |
一、刑事和解与修复性司法 | 第13-14页 |
二、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 第14页 |
三、刑事和解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 | 第14-15页 |
四、刑事和解与自诉案件中的调解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和局限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 | 第16-20页 |
一、有利于满足当事人的需要 | 第16-17页 |
二、有利于预防犯罪 | 第17-18页 |
三、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局限 | 第20-23页 |
一、对当事人的意愿过于依赖 | 第20-21页 |
二、适用的案件范围有限 | 第21页 |
三、缺乏正当程序的保护 | 第21页 |
四、对教化效果的实现过于理想化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司法适用障碍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一、刑事和解代表着世界轻刑化的发展趋势 | 第23页 |
二、刑事和解体现着尊重人权的人本观念 | 第23-24页 |
三、刑事和解凸显着现代法治的精神内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障碍 | 第25-30页 |
一、理念障碍 | 第25-27页 |
二、法律障碍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全新司法理念的确立 | 第30-32页 |
一、以传统儒家文化中关于“合”的观念作为刑事和解的思想基础 | 第30-31页 |
二、对传统国家本位刑事观进行理性反思 | 第31页 |
三、正确认识刑事和解制度中体现的刑法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32-41页 |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定位 | 第32-34页 |
二、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设想 | 第34-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